第32章 察举,酬功!【求收藏,求追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32章 察举,酬功!【求收藏,求追读】 (第1/3页)

    群臣之中,黄景明微微侧头,余光扫过一众得以升迁的亲信那喜气洋洋的侧脸,心中颇为得意。

    这小侯爷倒是守信用,如此一来,有小皇帝背书,本将军得以真正意义上的独揽朝政。

    呵呵,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这十二个字,那御座上的小儿估计还以为只是嘉奖功臣,却不晓得这其中真正意味着什么吧?

    群臣队伍中,御史大夫楚子文的眉毛皱的都快拧到了一起。

    他虽是御史大夫,但检察院的大权已有十之八九落入自己的副手御史中丞姜广涛手中,但作为一名性格耿直的士大夫,他对于如今朝堂上的局势可谓忧心忡忡。

    尤其是新皇帝登基后的这一系列操作,让他心中更为痛心疾首。

    我的陛下,你知不知道此举到底意味着什么?

    历朝历代,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封王爵,都是权臣谋逆,篡权夺位的标配。

    如今只差一个赐九锡,这位历经三朝的辅国大将军就要走完篡位前必须的流程了!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在心底里埋怨起已故的安国侯赵钦了。

    侯爷啊侯爷,您究竟给这位陛下教了些什么?

    然而,哪怕楚子文在心中如何抱怨,也不敢,更不能在此时开口,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会不会得罪大将军,他楚子文不在乎,但这道敕令是陛下登基后所颁布的第一道敕令,如果他此时出言质疑反对,那么本就受到冲击的皇权将会被进一步削弱,不仅不能成事,反而有利于那位辅国大将军。

    也罢,且容那逆臣再嚣张些许时间吧。

    楚子文心中有了决定,等到退朝后,他定要单独求见陛下,说明其中厉害。

    颁布完朝臣的一系列升迁后,赵钰再度开口道:

    “朕常听闻,朝有梓进,野有遗贤,以表我朝教育之兴盛。但朕也曾这般想,野有遗贤,岂不意味着朝廷并不能将大楚二十府的人才尽收囊中,致使明珠蒙尘,这对于大楚而言,岂非大大的损失。因此,朕有意昭告天下,让各府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若经过考核后,确有才华,可为朝廷所用,朕更不吝封赏。”

    赵钰所说的让各府长官向中央朝廷举荐人才,就是所谓的察举制。

    华夏两汉时期实行的就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并行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虽然有其优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