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吴王!朱元璋!

    第二十二章 吴王!朱元璋! (第3/3页)

见了刘基,感激道:

    “吾不听先生之言,险酿成大祸啊!”虽然结果是好的,但是和陈友谅这样强大的敌手为敌,过程不仅惊险,也极大地违背了朱元璋当初定下的稳扎稳打的策略。

    而此时,朱元璋的另一个谋臣朱升,也来到了他的面前。

    朱升是朱元璋于至正十八年,亲赴其草庐邀请而来的,事实上,这个人并没有浪费他的一番苦心,正是他,为朱元璋定下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让朱元璋在自己的地盘上经营许久,成功进入了决赛圈。

    而现在,他是来请朱元璋称王的。

    面对朱升的话,朱元璋有些疑惑:“先生,你不是说要低调发展吗?”

    “不,国公,如今时候到矣。纵观天下,已无敌手,此正是建国立邦之时,以安群臣之心,获大义之名分,逐鹿于天下。”

    蛇在攻击前,会把脖子后缩。

    后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攻,而现在,蓄力已成。

    至正二十四年正月,严凌与徐达、李善长带头,在推辞数次的老把戏之后,朱元璋于应天即吴王位,正式建国,大封群臣。

    嫡长子朱标为世子,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皆为正一品;常遇春、严凌为平章政事,为从一品,汪广洋为右司郎事,俞通海为左司都事。

    不过因为张士诚在之前已经僭号称吴王,所以,朱元璋为西吴、张士诚为东吴。

    卧榻之侧岂有容他人鼾睡的道理,更何况还是两个称号一样的王,那更是各看各的不顺眼。

    朱元璋和张士诚的战斗,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不过这场战争与严凌的关系便不大了,他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经营地方之中。毕竟之前是倾巢而出,除了李善长刘基那几个纯文臣,但凡会点弓马的都上去对付陈友谅了,但是张士诚?

    说句不好听的,他配吗?

    不过严凌没有想到的是,他处理的第一件事务,竟然是朱元璋的家事,还是那位本应当忠心耿耿的好大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