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匆匆岁月

    第十九章 匆匆岁月 (第3/3页)

并不算赞美的,但是其中更多的也是同情之意。弘光登基时候天下已经动荡,这口锅不能扣在他头上,不过大明毕竟亡在他在位时期,要说一点责任没有也不行,因此最后选择了这个谥号,又称其为“明愍帝”。

    此时距离明亡虽然已经有一段时间,好在也不是太长,王崇祖也没怎么破坏北京里的一些典籍,按照里面的起居注等记载,还是很快就能够修撰完成的。

    不过《明史》,就没那么容易了,这可是足足近三百年的光阴。

    虽然说带清前后花费那九十四年实在有些夸张,就算前期因为战乱耽搁,但是哪怕从康熙正式开修算,也有足足六十年,属实有些过长,不过要修一本不错的精品的话,十来年还是要的。

    比如《史记》的十三年,《新唐书》的十七年。

    当然,真要快一点也可以,比如说宋辽金元的史书,编撰时间没有一个超过三年,但是结果就是“毋怪乎草率荒谬,为史家最劣也”。

    严全当然是打着要修就修一本精品的打算,那就还需要一段时光,至少还需要下一个八年。

    而六慰地区,也早已经平定有些年头了。

    罗汝才终于还是死了,在六慰地区基本被平定之后,最后的那场决战之中,他终于没能再跑出来了。

    华军骑兵将他与他最后的亲兵数十人围困在一座山丘上,他在绝望之中自刎而死。

    左良玉倒是没有如同原时空那样病逝,但是此时却也已经死去。

    在一次战斗之中,随着所剩不多的部队被冲散,他也因此暴露了出来,被华军之中的神枪手一枪毙命。

    其他的流寇,也纷纷战死于华军的铁蹄之下,铸造起了这支军队的威名。

    时间将那逐鹿中原时期最后的痕迹吹散,岁月如长河一般淌过,用新泥埋藏住了陈旧的沙石。

    大华的版图也在河水的流淌之中不断扩大。

    不过,这广袤的疆域,也拖累了朝廷大量的精力与物力,华朝这些年已经不再如同以往一样锋芒毕露,而是主要以稳定为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