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亚洲一号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13章 亚洲一号 (第1/3页)

    梁天就这么留了下来。

    他身为工人的爸爸妈妈,一听梁天的工作性质,立马举双手双脚一起赞成。

    梁天的叛逆,给这个家庭,造成过很多的流言蜚语。

    念完高中不想着好好去工厂拿铁饭碗,一天到晚地只想着开车。

    这在那个年代的工人子弟里面,绝对算得上是离经叛道了。

    现在好了,这个最叛逆的小孩,走了比谁都更正的道。

    梁天的爸爸妈妈都有了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这個时候,他们认为最大的幸福,到顶了,也就是儿子有了一个铁饭碗。

    梁天成为特装车司机的过程,有很多的意外,更是有非常大的偶然性。

    写成小说的话,题目肯定又得拉很长——《我开车撞倒了一个人,这个人改变了我的人生》。

    第一部要是反响还不错的话,就可以接着写第二部——《我开车撞倒了一个人,这个人改变了我的人生II——我又改变了人类太空移民史》。

    但这都是后话了。

    就这样,梁天以特装车司机的身份,参与到了【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任务。

    这是继1970年东方红一号之后的二十年里,最让中国航天人骄傲的时刻——1990年4月7日21时30分。

    这颗卫星叫【亚洲一号】,实际并不来自亚洲,而是由休斯卫星公司制造的,购买方是香港亚洲卫星有限公司。

    这是一颗商用通信卫星。

    【亚洲一号】这个名字并不是随便取随便叫的。

    这么响亮的名号,也意味着,这确确实实是亚洲地区的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

    1990年,我国的经济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

    那时候,我们国家的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31位,比印度还要落后5位。

    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是中国拥有了亚洲的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呢?

    这就不得不提1990年发生在中国的一件大事——第十一届亚运会。

    【亚洲一号】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提供了卫星转播服务,标志着中国的广播电视业从此进入卫星电视时代。

    1988年国庆,梁天正式进入航天发射中心。

    十八岁的他倒是没有想过,自己能开车开进这么有历史意义的一个项目里面。

    在当下的那个时候,他其实是有很多不适应的。

    能通过考核,有一半是因为赔不起钱害怕担责任,有一半是因为超常发挥。

    做到一次开车几公里易拉罐没有位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每次都要保证做到,难度级别,就翻了一百倍还不止。

    特装车司机要负责拉运液氢燃料至发射区。

    液氢是一种极易挥发、极易爆炸的低温燃料。

    在特定的条件下,极其轻微的碰撞和摩擦就足以引爆,都不需要有多少的燃料,就会造成巨大的杀伤力。

    发射中心的特装车司机要做的,是拉着300立方的低温液氢,转移几公里的路径。

    除此之外,还要在复杂的公路条件下运送火箭,在路两边加起来不到0.4米的前提下,丝滑而又平稳的度过。

    这还不是最高的精度要求。

    火箭运送到发射场之后,需要在倒车的情况下,和火箭厂房转运轨道的支架对接,误差不能超过0.1米。

    一般人,别说开汽车,就算开个小电驴,也很难把精度控制在10厘米。

    梁天开的可是大卡车,还是在远没有倒车影像的那个年代。

    航天发射是不容有失的。

    这个事实,带给梁天极大的压力。

    刚来的时候,他可以初生牛犊不怕虎。

    时间一长,压力就大到超出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可以自己消化的程度。

    在知道自己肩负的是什么样的使命之后,几次小小的测试任务不达标,梁天就打起了退堂鼓。

    他去找了亚洲一号发射任务的01指挥员戢志东。

    大众看到的01指挥员,就是在新闻联播的报道里面,喊一下“一分钟准备”、“321点火”。

    真实的01指挥员,是要负责一个航天发射人物的方方面面的。

    梁天向戢志东请辞:“我不喜欢开这种车,一天天的这么慢,开得我神烦。”

    “你是不喜欢,还是不达标?”

    “只要我愿意,你觉得会有不达标的可能吗?我没有专业训练过的时候,就能随随便便通过考核,这都练了好几个月了,怎么可能不进反退?”

    梁小天同志死要面子拒不承认。

    “哦,是这样啊。我差点以为有小年轻,能力跟不上打退堂鼓。还好你不是我最瞧不起的那种人。”

    戢志东假装自己没看出来。

    既不接受,也没有拒绝梁天的请辞。

    这个时候,关于亚运会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