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赵白起好哥们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14、赵白起好哥们 (第1/3页)

    美梦初醒,帝空绝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脸,登时惊得从床上坐起。自己的脸,居然有些许的胡茬!一睁开眼来,屋子里到处乱七八糟,一呼吸,铁锈和金属的气息混合着汗臭味,刺激得他险些呕出来。

    他连忙起身下床。

    房间里的地面是凹凸不平的泥土地。

    铁砧,火炉,铁锤……

    各种冶炼锻造的工具没有任何规则的散落在房间的各个角落,亦或者横躺在本就狭窄的道路中间。

    这是怎么回事?

    他犹记得在昏睡之前,自己应该是在陌生城市的网吧里,和网友联机打了一个通宵的网络游戏。

    然后……

    伴随着思考,一段奇诡的记忆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在这段记忆里。

    他也叫帝空绝,是一名修炼者,正是传说中能飞天遁地的人物。

    但修炼者之间,亦有差距。

    若是将修炼者群体比作一個金字塔,那么他就连金字塔的底座都算不上,最多是地基中的一粒小小的沙子……

    回过来神的他依稀记得真的穿越了。

    但别人穿越,就算是个废材,也是个世家子弟,亦或者有宗门庇护。可他,却是一个三十出头,仍在灰色斗气七重境界,没有寸进的落魄修士。别说家族宗门,连有血脉的亲人都没一个的孤家寡人。

    斗气之法,十大境界,是为阶级,又有赤色十种的品阶,是为:灰、白、青、黄、绿、蓝、红、紫、黑、金。

    思来想去,也只能是干老本行了。锻造,是他目前唯一的出路。

    他当前生活在桃源城的郊外。这桃源城的寓意,取的便是世外桃源的意思。不过,这是凡人叫出来的。

    在修士的眼中,这座小城可不那么美好。

    因为汇聚在这座城里的,全部都是天资不够,亦或者是犯了门规,被宗门世家遗弃或驱逐的修士。

    毕竟老话说得好,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虽然平时几乎接不到什么大活,但是勉强能混一口饭吃。

    “哎,还是回归现实吧。”

    帝空绝一番回忆之后,不禁叹息。

    因为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即使是去凡人的城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桃源城的东西北三面,皆是仙山,只有南面有一条通往凡人城镇的道路。

    但这条道路上,有一個阴风谷。

    阴风谷地势险峻,异兽蛰伏,饶是宗门之人,没有高阶修士护卫也不敢随意往来。

    帝空绝这般灰斗境散修,独自进入,无异于送死。

    想要去凡人城镇过悠闲日子,只能从长计议。

    当前,踏踏实实的还债,不被风火宗记恨,才是正途。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里的桃源城是凡俗世间排行榜第一大夏王朝的京都神城,也可以说是修士通往红尘俗世的第一前站。

    除了无数修士在这里开辟了无数异时空世界,和神话秘境。还是无数凡人脱离凡尘,迈入修士行列最重要的一个港湾。

    要不是因为自己至今被卡在修士的第一步,还没拿到道士之流类似的度牒之类的道本,无法离开此地一步,这地方帝空绝早就不想待了。

    话虽如此,可是……

    “这锻铁,该从何着手呢?”

    帝空绝看着满屋子的器具,却是犯了难。

    他继承的前身记忆,并不完全,关于锻造的技艺,更是寥寥无几。

    不过他隐约记得,前身每每开炉锻造之前,都有看书的习惯温习冶炼的知识。

    京都书贵,依稀记得床底下只有两本相关的书籍,一本钢铁锻造之法,一本宝剑的基础锻造篇。

    很快,稍稍熟悉一下流程,便初步完成了一块粗制的胚胎的锻造。

    这里是京都,每天都有很多人冒着生死风险来到这里碰碰运气。

    说起来,帝空绝这些年邋里邋遢,愿意和他打交道的人屈指可数。

    有一个来自南边诸侯国赵国的贵族,叫赵白起,是一个样貌极为不凡的年轻人,这些年,他一直苦苦在这京都里挣扎,都混到乞丐的地步了,还是不肯回去,虽然帝空绝不知道他这么固执的原因,但也十分钦佩他十分过人的毅力。

    有一次,赵白起吃不起饭,饿的照不住了,想把随身的宝剑给当了,却不知怎的挑来挑去,便来到了帝空绝的打铁间。

    现如今,那把名为风浪的宝剑,还被帝空绝当做镇店之宝,挂在最里间的售卖部内里顶上悬挂着呢。

    算算时辰,那赵白起今天还会再来一趟,看看他的宝贝疙瘩还在不在。

    世界复杂的很,人心不古,更加诡异莫测,即使是这桃源城外,外面稀稀朗朗的人群里,反而更加的危险。

    一般帝空绝从不外出,除了随身携带的一本三清诀斗气珍本,实际上也就是一本流传最广的斗气入门功法。

    斗气修炼,是修士群体中偏于异种真气的法门。

    这里的正经正统的道士之流,可看不上这些玩意。

    他们修炼的都是正儿八经的法力真气之类的,虽然帝空绝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