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云水蒙冤

    第十七章 云水蒙冤 (第2/3页)

捕快拿出脚铐镣铐,就要往李云水身上套去,李云水也不躲避,还伸出了自己的双手。

    “混账!你们干什么?不长眼的东西,李公子又不会跑,还要什么劳什子脚铐镣铐!”

    罗维平怒吼一声,将那几个捕快呵斥一番。几人会意,赶紧撤了下来,规规矩矩手一伸:“那么……李公子,得罪了,咱们走吧!”

    罗维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发了这么大的火气,明明是理由正当、方式得当啊?

    他哪里知道,潜移默化之中,他早已对李云水欣赏不已,引以为忘年之交。而如同李云水这样的人,他是千万也不认为是凶手,只当是陷害栽赃,可自己别无他法,也只得依法办事。

    情急之下,不由自主把这股子无法发泄的怒气,扔到了那几个捕快身上。

    李云水回望一眼驿馆,师兄的那个房间还未开门,想来昨晚饮酒太多,还在宿醉之中,尚未清醒吧。

    而自己这飞来的横祸,可切莫要牵扯到竹解师兄啊!

    几日下来,李云水一直待在江南大牢,却不见罗维平对他进行提审。而罗维平呢,也亲自来天牢探望过几次,几次都欲言又止。

    李云水知道,他顾念旧情,实在不忍盘问于他,于是他详细说了那天他和魏年达的谈话,以及动手的事情,说得很细节。

    甚至还告诉罗维平,他严重怀疑三皇子。此事,最大的获益者便是此人。

    而罗维平呢,总是无言而来,又无言而去。

    徐若云是往天牢探视最多的人,除了关心以外,还带来许多消息,遗憾的是,那些消息几乎都对李云水不利。

    比如,那个从平流而来的女子苏珏,忽地改了口,就像疯子一般,在大街上时而痛哭、时而怒吼,说李云水在平流侵犯了她,尔后弃之不管,她不顾路远,带着腹中孩子,来这里求见李云水,却被李云水要挟,让她把脏水泼到他的师兄竹解身上。

    比如,竹解春风得意,被皇帝下旨册封为从七品钦天监五官灵台郎,不日将进京履职。不过,却不见他问起过李云水的任何事情,反而避免谈起,刻意营造出一副两人不熟的景象。

    比如,魏年达身死江南,皇帝和太子都震怒万分,下旨严查此事,查明结束时,先斩后奏,务必要在一月之内结案。

    还有,塑阳民间和江湖,都传言李云水在无名寺偷师学艺,悄悄习得游龙全卷,却并不声张,一直密谋杀死让他嫉妒二十年之久的竹解,成就一番名声。可甫一出道,就不争气的拜倒在女人的石榴裙下,犯下这滔天罪行。

    无论是民间,还是武林,对李云水均是一番除之而后快之意。

    也有人积极营救,就说那徐若云之父徐三江,不顾年老体衰,亲笔给皇帝数次上书,但均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李云水对这些消息并不以为意,反而温言安慰徐若云,向他表示感谢,甚至还让徐若云尽快与之脱离关系,以免遭受横祸。

    此话让徐若云第一次对李云水发了火,尔后愤然离开大牢,当晚大醉一场,站在江南驿馆外面,把那竹解好生骂了一顿。

    又过了几日,罗维平虽然不愿,但也实在拖不下去了,毕竟太子的人已经到了江南府,这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李云水被押了上来,中堂坐着罗维平,旁边坐着一个精悍的中年男子,据罗维平介绍,这人是太子武太傅许平秋。

    “啪”的一声,罗维平拍下惊堂木,压低了声音:“李云水,本官诉你重罪三重,其一杀害江南平流富商苏明,其二轻侮苏明之女苏珏,其三杀害东宫太监魏年达,你可知罪!”

    李云水没有跪下,一直就没有跪下,罗维平也并未纠正,他淡淡开口:“都不认。”

    “苏明之死,与我无关;苏珏之事,我不知情;魏年达之事,我尚不清楚具体经过结果。”

    “何罪之有?”

    罗维平见此,心道无奈,抬起金堂木就要拍下,却被许平秋打断:“罗大人,你就是这样审案子?”

    罗维平严中怒色一闪而过,将之强压下去,冷冷的说:“不知许太傅有何高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