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顺便寻个宝

    第二百六十二章 顺便寻个宝 (第2/3页)

海南都找不到它们的踪迹了。

    十多年前,他的团队就跟小日子的学者一起在海南东部和西部海域寻找儒艮,但一无所获。

    而现在,他的学生告诉他,有個节目在广东海面找到儒艮。此时此刻,他依旧怀着质疑的态度。认为节目只是搞个噱头,吸引大家而已。

    “他们所处的位置,我们以前好像也去过,应该是骗人的。”梁教授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节目,还不了解。

    旁边,他的学生则是说道:“老师,先别急着下定论。这个节目我看了两三次,他们要找的野生动物,目前为止,都能找到。

    尤其是那个叫张耀华的人,他找动物非常厉害。

    我打听过,他常年混迹大海,对大海的情况很熟悉。”

    “嗯!那就再看看吧!”梁教授没反驳。

    学生说得没错,在节目还没结束之前,随便下定论是不负责的,不严谨的。作为科学研究者,非常注重严谨性。

    作为一名教授,更应该遵循这个原则。

    如果真让这个节目发现了新的儒艮群体,这对我们国内儒艮的繁衍非常重要。

    要知道,仅仅是北部湾那个儒艮群体,只能近亲繁衍,灭绝是迟早的事情。

    其实,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地区的儒艮数量已急剧下降,只剩下一些相互分隔的接近绝灭的种群。

    现存的儒艮大部分在澳洲北部沿岸,据调查估算,那里约有八万多头儒艮。

    就在这时,游艇上,张耀华命令游艇熄火。

    梁教授哭笑不得,这要是能找到儒艮,他这些年算是白跑了那么多地方。

    即便知道附近海域是儒艮的栖息地,但你能保证它们就在那儿?

    要知道,儒艮被称为海牛,食量惊人,每天要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摄食上。

    有时,它们会留下一条啃食过的痕迹,当退潮时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见到。儒艮一般白天或晚上皆会进食,但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则多半在晚上觅食。

    如此一来,一个群体的儒艮注定不会在某一处海域呆很久,因为那儿的海草根本支撑不起它们啃食。

    “这也太随意了。”他摇头笑道。

    他的学生却说道:“老师,这人有点邪乎,说话很少空穴来风,做事基本上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梁教授觉得自己学生有点魔怔了。

    正要开口说教,忽然……

    直播画面中,一个脑袋露出海面。

    别人不认识,他们难道还不熟悉?

    那TM的就是儒艮呀!

    “啊!这……”

    看到自己老师那震惊的表情,一旁的年轻人笑了。

    很快,又有其他的儒艮冒出头来,甚至有窥探海面那艘游艇的。

    梁教授数了一下,一共八头。

    “能联系一下这个节目的负责人吗?我们也过去研究、研究。”梁教授说道。

    他没想到,他们团队辛辛苦苦找了那么久都没找到,如今让一个业余的节目给找到了新的儒艮群体。

    虽然数量是少了点,但对中国野生儒艮繁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试着联系看看吧!”

    梁教授点头,然后吩咐其他人,做好出发的准备。

    一旦让他们研究发现,那片海域属于这个儒艮群体的固定生活区,这片海域一定要申请为保护区。

    ……

    游艇上,张耀华、水旺和其中一名摄影师已经穿戴好潜水的装备。

    “放松,这片海域的海水不深,才三十多米。”张耀华跟那位摄影师说道。

    没错!知道可以上电视,他死皮赖脸跟上来,美其名是帮忙打杂的。而节目组知道这位是张耀华的忠实小弟,而且对海洋很熟,确实有帮助,就邀请了他。

    水旺也拍了拍摄影师的肩膀:“别紧张,跟在我和华哥后面就行。”

    摄影师点点头,表示明白。

    三人前后下水。

    节目组的直播设备还是很牛的,直播完全不受影响。在游艇上,黄老师、周子琪和刘一帆等人也能通过镜头,看到水下拍摄的画面。

    此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