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横渠四句

    第二十六章:横渠四句 (第2/3页)

早知如此,就不该带他来的。

    赵衡面不改色,微微一笑说道:“贾大人又何须发这么大的火?令郎年岁尚幼,只要肯用功苦读,用不几年也就进益了。”

    说罢,赵衡又向贾环问道:“不知你四书五经读了多少?”

    如果这个贾环也是不成器的,连大学都没读完,赵衡也就好办了,直接拒绝了便是。

    贾环回道:“回赵公,晚辈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

    “哦?小小年纪,倒是难得。”

    至此,赵衡才发现,原来贾政此次前来,主要是为了此子,大公子竟是附带的。

    贾政这个次子,左不过十二三岁年纪,能读完四书五经,倒也算难得。

    但是赵衡一生,见过太多天才,比贾环更加天才的,并不是没见过,并未因此而产生收徒的想法。

    接下来,赵衡分别抽问了四书五经的段落以及其含义。

    在背诵上,贾环倒背如流。

    而在释义上,有些地方令赵衡都是频频点头,而有些,则是让赵衡微微皱眉。

    此子是下了苦功的,不然绝不能背诵如此娴熟。

    但是在经义上,明显缺乏名师指点。

    虽有些经义解释,让赵衡都为之眼前一亮,但在科举中,未必妥当。更有一些错漏之处。

    贾环倒是让赵衡生出些许惜才之心,但是权衡再三,赵衡还是在心里摇了摇头。

    罢了,再问最后一个问题,就打发了他们去吧。

    赵衡不由问道:“你因何而读书?就由你先回答吧。”

    赵衡先指了指贾宝玉。

    贾宝玉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我读书是为了,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贾宝玉是借用了大学里的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虽然不算差,但毫无新意。

    旁边贾政的脸色阴沉的快要滴下水来。

    接下来就到贾环了。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

    真实想法是万万不能说的,只能照了假大空去说。

    然而要想回答的精彩,也不是容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