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变废为宝校厕为学校创造效益(下)

    第二十章 变废为宝校厕为学校创造效益(下) (第2/3页)

,下次提议,我肯定投赞成票。

    陈立民老师知道,老师中欢亭村的比例相对比较高,这些老师,很大程度上看谢瑞云的脸色行事,上次谢主任表面上支持厕改,但到投票时又改变了主意,说这事还需要慎重考虑考虑,这也是上次方案没有被通过的原因之一。陈立民老师不怕邪,就算上次反对他的老师过半,他也尽量去找他们去解释厕改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通过无数次的个人谈心沟通后,有些老师是彻底明白过来了,有少部分老师是碍于陈老师的面子同意陈老师提出来的方案重新投票,这次,没有废多少力气就高票通过了本次的方案了。

    接下来需要找泥瓦工来开工。学校把这个活指派给谢瑞云主任去做。(事实是给他个人情。)按照方案,这次厕改只是一个小微工程,活儿不算太多,学校给出两种处置方案:(一)、全包干,即包工又包料,完工后一次性结算工钱;(二)、按天计酬,做一天工结算一天工钱,直到工程结束。

    谢瑞云老师找来二个泥瓦匠,分别让两人合计合计工程量以及所需要的成本费用,两人算得差不多,出入只在几十元左右,谢瑞云把两人的计划书提交给学校让学校定夺,最后,学校选择了包工包料的师傅来做。

    陈立民老师的设想是把小学部、初中部的两个厕所改造好后,学校就面向村里的生产队过来分别招标。以每一年的招标金额为依据,每年提增一定比例的承包费,现在先设个基数。陈立民老师已从侧面了解过了这种承包行情,像欢亭中学这样规模的一所学校,一年每个厕所承包费用应该在150至180元左右之间,按保险点150元来计算的话,那么一年学校在厕所方面至少可以获利400元(其中100元为每年学校处理厕所大池粪便的支出费用)。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点小钱对于一个初级规模学校来说只是一场毛毛雨。但小不过多算,账是一笔一笔去算的,谁都知道‘盈亏’两字意味着什么,这样一算,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不是一笔小钱,而是学校创收的一个节点,加上水稻田和旱地的农作物创收,一笔一笔回笼起来,竟是一年中不菲的收获。而且,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说,都多少增加了个人福利。

    陈立民老师现在跑姚水根家越来越勤快起来了,他必须要在他身上获取更多真正的本领。

    姚水根四十挂五,一米七零身高,身体矫健头脑活络。他农技水平高超,又很有一点经济头脑,他能将他队里每块土地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潜能优势。比如水土流失少保护好的黏性土地优点是土壤肥力稳定但透气性好,氧份不足只适合种植水稻和玉米的;沙性土壤的缺点是不保水土壤肥力差,但透气性好,氧分足,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