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变废为宝校厕为学校创造效益(下)

    第二十章 变废为宝校厕为学校创造效益(下) (第3/3页)

种植豆类作物;种植土层深的山地宜迁种根系发达的小麦红薯之类农作物主要是防晒保收成;土层浅的贫瘠地块就剩下来种植瓜果蔬菜。因为蔬菜生长周期短,循环速度快,就算一茬绝收少收,但相对损失也不大。一个老农民若不去考虑这些自然因素土壤条件,生产漫无目的,那么,就有可能使整个季节损失惨重了。不但浪费了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管理成本,同时也浪费了这些土地,造成社员饿肚皮,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团结安定。

    陈老师从姚水根口中得知欢亭村各生产队对于人、畜肥料是相当重视的。这些肥料也是保障土壤肥力持久性的有力保障,只要谁获取了足够的人畜肥资源,谁家的生产队庄稼收成就不会差到那里去。

    陈立民老师就说:“既然你们生产队都那么重视人畜肥,为什么我们学校至今没有谁家生产队过来商谈承包合作事宜的事呢?”

    姚水根笑而不语。

    陈立民老师猜不透这个秘密,只好又问。姚水根说,主要是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起了冲突,集体是大家的事,谁愿意为了集体利益而去得罪个人。再说,住在学校周围的那些人都不是好惹的,他们之中已形成了一个共同利益小团体,霸道得很,再加上学校里一些老师与这些人都有沾亲带故关系,他们也会极力阻止生产队去接触学校谈判这些事情。所以,久而久之,学校这一块‘肥缺’就落到了小数人之手里了。

    恍然大悟的陈立民老师之所以对厕改计划如此上心,主要就是听取了姚水根对当时学校厕所浪费的具体分析理解,入木三分。

    陈立民老师详细分析,又通过对学校两个厕所地理位置的仔细考察,得出主要原因还是学校自己怕麻烦,可杨泽平校长对此事却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学校与周围群众搞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没必须为一点小利益与周围老百姓关系紧张。否则,老百姓闹起事来,学校秩序就根本得不到保障。

    确实,学校派人堵上厕所的墙壁破洞,填了污水阴沟后,居住在学校周围的那些农家妇女就天天过学校来骂街了,有时候骂得很难听。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陈立民老师有些忍不住了,就要出去与这些女人理论理论,学校的其他老师就出面把他拦截下来。他们说,她们爱怎么骂都是她们的事,又没有指名道姓地骂谁,这样的事只能忍,‘小不忍,则乱大谋’何必呢?这些妇女大不了也只是过过‘嘴瘾’,忍忍也就过去的了。反正,学校已经‘断了’她们家的‘财路’,以后她们不还是要听咱们的?

    陈立民老师于是也就忍气吞声了下来,只不过没明白劝他的老师哪句‘以后不还是要听咱们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