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院外饿狼要翻墙,院内土狗先自咬
第二十八章院外饿狼要翻墙,院内土狗先自咬 (第2/3页)
假话当然对久经沙场的哥舒翰不起作用,但却对不懂军事却偏偏存心卖弄的杨国忠产生了影响,老迈昏庸的玄宗也对这些谣言信以为真,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统兵多年,战场功力极其深厚,虽然身体不爽,但到了潼关后虽然又恨又怕,还是强撑着第一时间对各方形势深入分析,毕竟现在是亲自上阵,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小命要紧,他还等着做宰相呢,跟手下人商议了很久,因此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写成表书才上奏天庭。
“安禄山久习兵事,现在公开叛唐,欲攻长安,不可能不设防。一定是先用羸弱之兵来引诱我军,如果现下出兵攻伐,正中其计。再说叛军远来,利在速战,我军可据险扼之,利在坚守。何况叛军残虐,已尽失人心,兵势日蹙,必有内变,到那时再乘机攻击,当可不战而胜。现在诸道兵未集,形势于我方并不有利,应该缓以待之”。
与此同时,身处常山的郭子仪、李光弼也在这个时候上言请率兵北攻范阳,覆叛军老巢,俘获叛军妻儿以为人质,强如战神关羽都败于此计,更何况贼子安禄山,然后再使间谍招之,叛军内部必溃。潼关大军,应该固守,不能轻易出击。皇帝听了这些不谋而合的奏本,又有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前车之鉴,便准了奏本,让哥舒翰尽心办事。
哥舒翰大军虽缺乏训练,但守潼关已经这么久,毕竟有二十多万之众,实力已经打磨的不可小视,本来吧,谨守潼关,等待帝国内部其他节度使缓过一口气,整理人马兵合一股,安禄山还真蹦跶不了多久。但是呢,稳坐大明宫的好皇帝性子急啊,一开始还忍得住,可小半年了还不见哥舒翰拿下叛贼,这可让自己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四十五年太平天子,岂能让安禄山污了他的光辉大业,那份令他如鲠在喉的命势批言都被自己强势扭转了,更别说一个反贼蛮夷。再加上杨国忠之流在朝堂上的的煽风点火,天子头脑一热便下了死令,要么你哥舒翰速速出关歼敌,要么你提头长安来见。
墨升将哥舒翰守潼关的经过告知了张巡,张巡了解了这些内情,但还是不明白墨升说的那一连串蠢事到底是什么。
“墨先生,依您刚才所言,哥舒翰带兵出征虽然不妥,可也算不上蠢吧,顶多算是无所作为,有负天恩。”
“你别急,这只是潼关战局的过程,而诱发最后败亡的引子,却是这几个人的愚蠢一手造就。”
不等张巡提问,墨升继续讲述着。
哥舒翰被逼着出征,心里自然不情不愿,一肚子邪火没地方发,做了讨贼大元帅后,总想着找个人出出气。思来想去,这个出气的倒霉鬼就选上了安思顺。起初,户部尚书安思顺素知族弟安禄山心生逆反,便入朝奏之。到安禄山真的反了以后,玄宗以安思顺先奏有功,大义灭亲便不问其罪,只是象征性的降了职,可哥舒翰素来与安思顺有隙,既然现在受皇命守潼关,大权在握,他心生一计。他先是便派心腹之人假装截获了安禄山送与安思顺的密信,再于关门擒获间谍以献于朝,并伪造安思顺七条罪状,请皇帝下旨诛之。三月三日,玄宗为了安抚哥舒翰,不管真假,遂杀安思顺及弟太仆卿元贞,家属流于岭外。哥舒翰知道安思顺被杀,心下满意,上表谢恩。可怜一片忠心的安思顺就因为和安禄山同族,更因哥舒翰的陷害落了个家破人亡,死不瞑目。思了一辈子“顺”的却被向往“禄”途的给害了,真是有趣有趣!
“这……哥舒将军实在不该,军国大事竟因私人喜好而决断,实在是大不该!”
张巡对哥舒翰的做法感到实在不齿,但还是尽量克制,批评的语调还算留情。
“你以为这就完了?好戏还在后头。杀了安思顺的哥舒翰不过瘾,他还想杀了杨国忠!”
“杨国忠?这是为何?他们二人不是朝堂盟友么,为何哥舒翰会连自己的盟友也不放过?”
水越来越深了,对于心存光明的张巡而言,他实在不明白这些朝堂争斗的龌龊阴险,当然,如果他真的了解了,也不至于进士出身几十年,却还是个小小的绿袍县令。
“哥舒翰手下有个将军叫王思礼,安禄山造反后,天下人都认为是李林甫杨国忠的骄纵召乱,无不对其恨之切齿。并且安禄山起兵就是以诛那杨国忠为名,于是这位王思礼心思多啊,他劝哥舒翰奏表请皇帝杀杨国忠以谢天下,到时候既解了安禄山之乱,民心又都在哥舒翰这边,杨国忠的宰相之位自然也就非哥舒翰莫属了。一开始,还没昏头的哥舒翰觉得此计虽然诱惑很大,但真正进行起来还是不妥,并未答应。之后王思礼又请命以三十骑高手至长安,计划秘密劫取杨国忠至潼关杀之,哥舒翰认为这样做就等同于自己先造反,非安禄山反,再次否定了王思礼的建议。
却不想此等机密不知为何飘到了杨国忠的耳中,底下人见招拆招,商议劝谏劝杨国忠,现在朝廷重兵都在哥舒翰之手,如果哥舒翰真的回军西指,您的安危可就难说了。杨国忠本来就是不学无术钻营钻孔的性子,听了哥舒翰如此毒计大惧到屎尿横流,于是连夜上奏皇帝,奏本里说现下潼关虽有重兵把守,但后面再无守兵,万一潼关失利或者哥舒翰生出安禄山之心,与太子一党想联合,京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