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第三十二章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第2/3页)

各显其能,大唐运势依旧蒸腾之上!”

    看高适这回答的,轻描淡写,即化解了皇帝的尴尬,又拍了陛下的龙屁,不愧是姓高,实在是高。

    听了高适的回答,皇帝果然心下舒畅,只觉得杯中的葡萄美酒更加醇香甘甜。

    “至于杜兄其人,祖上虽非名门望族,却也以读书立世,先祖从南北朝时便已为官,家学渊源,门风甚佳。其祖便是那略有名声的杜审言,其祖之才就连则天顺圣皇后也是颇为肯定!”

    高适将杜甫的家学来历如实禀报,皇帝听了也是有些印象。静默思索了一会,才想起来杜审言这个人。

    “不曾想此人竟是杜审言的孙辈,只是不知这位小小杜会不会如他祖父一般,才气为人所喜,狂傲为人所厌!”

    原来杜甫的这位祖父也确实是个名气响亮的角色,一来他才华确是了得,二来品性实在狂傲。杜审言进士出身,家学深厚,当时和宋之问齐名,工于五律,擅长文章。他的诗写得如何?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后人尊为唐初五律之首,甚至可以算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能开创一个体裁,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他的那句“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也算是神来之笔了。

    只是这杜审言自恃才大,目中无人,如此脾性在官场上自然不受欢迎,甚至到了让人讨厌的程度。

    杜审言能狂到什么程度?他曾经说过:“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你看看,屈原、宋玉的文章他都瞧不上,王羲之的书法他也是嗤之以鼻。古人自然不会跳出来和他计较,可他对同代的人也毫不客气。

    杜审言在京城任修文馆直学士一职时,有一次喝醉了后对同桌众人口出狂言,他说:“苏味道必死”。要知道当时的苏味道可是杜审言的顶头上司,也是当时的一位名仕。别人不解这是何意,就问他苏味道因何而死?杜审言竟然回答说苏味道如果看到我写的文章,肯定会羞愧而死。这话说得简直让人莫名其妙,哭笑不得,这样的人不被人把嘴打烂都算老天不开眼!

    杜审言后来果然因为他的破嘴惹事被贬,被下放到地方州府以后仍然不知悔改,对待同僚或上司,还是一律不放在眼里,经常的冷言讥讽。同僚和上司实在是受够了这鸟人的鸟气,便罗织了一些罪名把他下狱并判处死刑。

    杜审言有个十六岁的儿子叫杜并。杜并听闻生父被人冤枉后便决定为父报仇,杜并从小文武兼修,枪棒功夫了得,加之少年血性,听闻父亲含冤入狱,便潜入长官府,刺杀了那位冤枉自己父亲的周季重,杜并也因为双拳难敌四手,被衙府侍卫当场杀死。此事一出便震惊朝野,众人皆称杜并刚烈以为孝子,许国公苏颋更是亲自为杜并作墓志铭。武则天也是闻知此事,便召杜审言入京师亲自提审此案,了然内情后一来感慨杜并的一腔热血,二来欣赏杜审言的诗文才华,不仅免了罪,还授著作佐郎,再迁膳部员外郎。

    杜审言为人除了狂傲无边外,更有不齿之处。他曾为了私利去攀附武则天的宠男张易之兄弟,还和宋之问一道借机打击李氏宗亲。杜甫出生那一年,刚好唐玄宗继位,四年前杜审言便因病去世了。杜审言幸亏死得早,要是再多活几年,肯定会和宋之问一样的下场,免不了被这位铁血帝皇秋后算账。李隆基对于那些攀附张易之兄弟,打击李氏宗亲的人可绝对算不上仁慈。

    心里了然了这位小小杜的来历后,玄宗皇帝不由得从心里对这位素未蒙面的小小杜兴致索然。什么藤上结什么瓜,祖父如此,孙辈依然,当下也不再问询,由着高适继续汇报。

    高适多玲珑一人,察言观色已是炉火纯青,本不想继续纠缠杜甫的问题,可实在是爱惜这位好友的才学,不忍心好友碌碌一生,忍着皇帝的不开心,小心翼翼的试探问道:

    “不知陛下可曾听闻《三大礼赋》?”

    玄宗停了杯中酒,思索了良久,才试探性的问道:

    “可是《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这三篇?”

    高适闻言当下喜不自胜,手脚都有些激动的发颤,情真意切的赶忙答道:

    “陛下真乃千古名君!文韬武略不输太宗,正是这三篇,能劳陛下费神强记,杜兄得享皇恩浩荡啊!”

    玄宗听了这般恭维的话,心里非常受用,他一生都是以太宗为目标,势要比肩太宗功勋,现下能被臣子认可,而且这番认可的话语可不同于那些无病呻吟的吹捧拍马,言辞恳切神态激动,没看到高适兴奋的都快手舞足蹈了么,要不是顾及君臣体统,真恨不得给自己磕头行礼了!

    “难道这三篇竟是此人所为?”

    “回禀陛下,此三篇正是杜甫所书。闻字识君,杜兄之才学品性,想来陛下定会明察秋毫!”

    “若当真如此,此人真乃不出世之大才!朕犹记得,初读此三篇时也甚是欢喜。”

    顿了顿,皇帝接着说道:

    “朕记得那是天宝十年正月,依照旧礼,要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预献祭赋里有这三大礼赋,朕审阅时就对此三篇大为赞赏,也命李林甫传唤其作者,在集贤院亲自验试,留待大用。莫非他验试不过?不然以如此才情怎会为朕所不知?”

    高适闻听此言,心下冷笑,一个二十三岁刚入世就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天才,怎么可能连那小儿科的验试都通不过呢?验试一番仅得个“参列选序”的资格,只是等候朝堂分配,最终石沉大海不了了之!要不是主试者仍为李林甫,今日的杜甫怕早已是身着红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