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姓牧不姓刘(求推收)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十七章 姓牧不姓刘(求推收) (第1/3页)

    要说八十年代,什么题材的小说最受欢迎,那么描写知青的文学作品肯定少不了。尽管八十年代起,知识青年下乡的政策已经取消,但提及知青人们都不陌生。

    从五十年代起,无数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农村发展建设。等到七十年代末,这项政策被取消,前后有将近两千万的知识青年,他们也被称之为‘知青’。

    其中一些早下乡的知青,直接选择在农村结婚成家。可随着政策变化,很多原本生活在城市的知识青年,最终通过政策或考学,陆续又回到了城市。

    在这种时代变迁中,有不少考学成功的知识青年,为追求所谓的梦想或其它东西,最终舍弃他们在农村拥有的一切。而其中,自然包括家庭跟子女。

    而这些被知青遗弃的孩子,后来也被称之为‘知青遗孤’!

    如今独居参园的牧山河,同样是一位正宗的‘知青遗孤’。别说整个东北,那怕牧山河所在的双甸县,跟他一样被遗弃的孩子,数量也不少。

    但依然有不少知青,享受到返城安置政策的优待后,便把在农村组建的家庭跟儿女,都陆续接到城里生活。这些知青的孩子,也成为很多农村孩子羡慕的对象。

    反之,被遗弃的孩子,却成为同村孩子嘲讽打趣的对象。刚上学时,牧山河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可随着一系列的变故,他也成为同学戏谑甚至欺凌的对象。

    如此环境下,他又怎么可能安心读书,成绩又怎么可能好的起来呢?能读完初中,已经是他外公不断强迫下。若非如此,恐怕他早就选择辍学了。

    等到木兴富领着特意从京城来的两人,踩着厚厚积雪前往望云岭时,那位书生气质很浓的中年人,忍不住道:“木村长,这孩子就一个人住在山里?”

    “嗯!原本我也不同意,可他自己坚持。不用我说,想必你也清楚。以前他有外公看着,别人看在他外公的面子上,也不敢嚼什么舌根。

    可自从他外公过世后,虽然村里人都背着他嚼舌根。但这孩子自尊心强,受不了别人的闲言碎语,他硬要搬来山里住,我还能拦着吗?

    归根结底,都是那白眼狼造的孽。等你回京城,记得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