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章

    1 第1章 (第2/3页)

幻。

    谢家效忠君王,东宫数度监国,曾多次听命皇太子,之后更曾因局势被当今天子亲自安排拥护东宫,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已被视作东宫一派。

    如今诸王党群起而攻储,天子重病态度暧昧不明,皇太子被迫弃车保帅。

    明明当初是奉天子旨意的,如今却成了疑心病点,“蓝田通敌案”一经揭开,席卷了整个京城边关,无数文官武将纷纷落马,整个中都监狱人满为患。

    谢家正在那风暴的中心。

    被诬告之后,全家投拿下狱,三司会审,半个月时间,“证据确凿”。

    天子震怒,当廷颁下圣旨,忠勇公府抄家夺爵,满门男丁抄斩,其余人等流发配边关充军。

    至于顾莞为什么会知道呢?

    因为原主是重生的。

    ……

    眼前搂着小孙子怔怔坐在炕沿的荀夫人,是个好人。

    她是谢家故交之女,父兄被俘母姐俱亡仅遗下一个孤女,被藏在柴草垛里躲过一劫,被其时为小将的谢信衷找到。

    谢家感念昔日交情,不忘信中所托,定下婚约,谢信衷怜她坎坷,宠溺呵护三十余年如一日,这个婆婆越活越小,幸福了一辈子。

    所以当表妹遭遇不幸,千里跋涉前来托孤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就接纳了。

    原主是永嘉县主的外孙女,可惜外祖牵扯当年糜良之乱,夺爵满门抄斩,她爹休妻,母亲带着她投奔族亲家,幸好亲戚家人很好,荀夫人思及自身,待她视如己出,一点都不嫌弃她的身世,待她及笄后就依照早年的诺言让她和适龄的四子完成婚约,让她终身有靠。

    须知当初指腹为婚,只不过是玩闹一说,连信物也没有交换的。

    只可惜的是,婚后不过半个月时间,夫家就被卷进“蓝田通敌案”,抄家夺爵,公公斩首,全家流放。

    新婚夫婿病死在狱中,她跋涉千里,却在数年后不得不改嫁给小叔子,等夫家好不容易接到千里而来的平反诏书,她却到了该“病亡”的时候了。

    好人没有好报。

    谢家世代为国,一门忠烈,满门男丁却背上通敌罪名被判处斩首,人头落地,满城唾骂。

    那边坐的是谢家大嫂,她泣不成声,身边十二岁的男童强忍悲伤,安慰母亲。

    十二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了,他已经死了父亲,他不想再没有母亲。

    可惜,这个孩子在流放途中因为偷偷去给家人取干净的饮水,被衙差一脚揣进河中,回来后感染风寒,因为无药医治,病死在路上。

    谢家大嫂疯了。

    谢家二嫂将门出身,门当户对,是个坚强的女人,只可惜边陲戴罪充军女眷,要承受的艰难实在太多。

    她努力撑起一家,可惜一日十四岁的长女突然不见了,再找到时候,这个虽风沙粗糙却基因良好初现花骨朵之姿的女孩子,出现在军屯屯长家小偏房的旧床上,衣物破碎,浑身青紫,死不瞑目。

    军屯屯长年过四旬,一脸横肉一口大黄牙,婆娘凶悍至极,大骂着将那个赤果的女孩拖出大门,“轰”一声两扇大门在急疯了的谢二嫂面前关上。

    当夜,谢二嫂取出她藏着的一柄剑,翻墙越入军屯屯长的院子,撞开大门,把军屯屯长一家十三口全部砍死。

    她本人被乱箭射杀。

    谢家三嫂出身高门,柔弱文秀,她为谢家牺牲得最多,那个一年下不了几次雨的军户屯镇,有许多宁愿一头碰死也不愿意去受罪的贵女贵妇是有原因的,养尊处优皮光柔滑的高门女眷到了那种地方,和教坊司也没什么区别了。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到了那种地方,越是昔日风光,反而越下场艰难,自从指挥使朱明由大人被替换之后,谢家处境一下子变得极其糟糕。

    最终,这个境况由三嫂走进新指挥使阎世充置办的二进小外宅告终。

    就连年过五旬却保养良好细皮嫩肉风韵犹存的荀夫人,都曾遭遇过调戏猥亵。

    至于原主。

    外头有人送饭来了,衙差拎着大桶从两排长长的监舍尽头走过来,“哐当”扔下一个木盘,把不知名稀糊状的粥水舀了一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