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12章

    12 第12章 (第2/3页)

回灶房去了。

    顾莞想起原主记忆里,那个浑身脏污状若疯虎半夜跳进军屯屯长将其一家十三口砍成碎尸的女人,和眼前秀美英气面容沉静的女子重合在一起。

    这次有谢二嫂在,谢辞和她两人未必一去不返,但不得说,还是有这样的可能性。

    另外,患难与共这么久,顾莞和谢辞之间,感情还是有的。一想到他将要步父兄后尘,英年早逝,连个全尸都没有。

    她心里就巨不舒服。

    可说一千道一万,她总不能预告后事,自爆真相的。

    啊啊啊啊!

    谢二嫂口气里,还是偏向自己去,顾莞听得出来,她理智上也知道,自己该顺势应下来的,但嘴巴张了几次,愣是说不出来。

    她抓头:“噢,……我想想,我想想。”

    谢二嫂忍不住笑了下:“好,那你想,不急的,还早着呢。”

    大夫媳妇帮忙买菜回来了,提着大包小包拍门喊人,谢二嫂连忙起身撑着油纸伞迎上去接。

    顾莞抓抓头,有气无力往后一倒,哎呀,我可真的太难了。

    ……

    顾莞想来想去,去吧,说不服自己;不去吧,心里又过不去。

    不过最后她不需要犹豫了,发生了一件事,让她几乎是马上,就拿定了主意。

    大雨连着小雨下了半个月,六月过尽踏入七月,终于霁了,足足持续了大半个月的阴雨天气总算结束,雨后初晴,晨曦绽放。

    一大早,谢辞和顾莞就出发了。

    前些日子就听说,上游的渠县缺堤了,受灾面积不小,雨停了之后,附近州县开始安排流民回迁,重新登记造册的工作已经展开了。

    谢辞当初一听,立即就道,入户造籍的机会来了!

    谢二嫂取出一包银子——当初劫囚的时候,许多流刑犯趁机撞推翻军差的马车,抢了东西趁乱跑了,谢二嫂眼疾手快,也捡起了好几样。

    顾莞一脸惊喜,鼓掌:“二嫂,你好厉害!”

    谢二嫂翻了个白眼:“也就他们谢家一家子都是笨蛋。”

    两人对视一眼,露出一个惺惺相惜的笑。

    接过这一包银子,谢辞和顾莞就上路前往渠县,谢二嫂则留在家中照应。

    两人套了个骡车,一路上慢慢走着,顾莞说:“咱们要不要走快一点?”

    她怕赶不上趟啊。

    谢辞却微微摇头:“不用,没这么快的。”

    顾莞转念一想,也明白过来了,流民不可能走得很快的,前段后段都不合适,混在人最多的中段是最好的。

    谢辞年少混迹中都,对三六九流都颇有一定的了解,他带着顾莞来到渠县,这个毗邻汾水的交通枢纽倒是很繁华的,城里影响不大,人来马走已经初步恢复了稠庶。

    城门口一字排开搭了很多草棚,衙差和文吏的工作地点搬来这里,流民和受灾百姓的可以自行来这里登记,后待核实,也可以在乡和村里登上后,再统一由里长等过来造册。

    逃难时带上了户籍田产契书的好办,直接过一遍即可,不过当时决堤是夜里,还停了半天的雨,很多人匆忙出走没顾得带上,或者带上但没油布,被雨浇透便稀烂已经看不清的,后者一律走流民流程处理。

    谢辞赶着骡车,直接往城里去了,带着顾莞左绕右绕,来到一处花楼瓦肆甚多的巷区,花了点时间观察打听,很快和顾莞进了一处当铺。

    他写了一个小字条,塞进柜台后面,掌柜的坐在高柜台后面觊了两人几眼,往左边房间指了指。

    办理各种诸如“假证”业务的人,年中还是不罕见的,不过如今有了机会,重新办真证的人还挺多的。

    谢辞顾莞前面还有一家,房间里的小伙子把两家的钱都收了,直接把柜门一锁,领着他们直奔城门口。

    小伙子轻车驾熟钻找到了一个八字胡的矮个子衙差,八字胡立即招手,让一行人他跟着往最后一往草棚走去。

    “两家的,三加二。”

    “额,就登在青乡如何?”

    小伙子看他们,谢辞顾莞当然没意见,反正两人后续还有把户迁走的,倒是另外三个人商量一下,想把户籍弄进城里。

    小伙子说:“先落了户,回头再弄。”

    进城没法一次到位,也不是这个价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