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惊变(2)

    第二章:惊变(2) (第2/3页)

老。”我知道江彬总想着做出一些丰功伟绩,所以常年劝正德游历塞外,为人跋扈,手下军士更是彪悍,时常惹事生非。我与他都是心怀芥蒂,相互提防。那杨阁老便是杨廷和,内阁大学士,正德不在京城,全靠他维持京城安稳,国家大事也是处理得井井有条。

    我在查抄宁王府的时候,查到宁王给朝廷官员送礼的账册,其中就有送给杨廷和的礼物清单,价值不菲,同时,钱宁也招供,宁王之所以能够恢复卫军,也是杨廷和支持的,更可怕的是,江西御史孙燧等人早已察觉宁王要造反,相关奏章亦已报到内阁,以杨廷和的聪明才智,以及多年的经历,他不能不察觉宁王的心思,却压下来没有上报皇上,以至于孙燧等人惨死于宁王之手,这难免让人不怀疑杨廷和的所作所为。

    在处理账册的时候,我直接让人烧毁,这样可以让不少人安稳下来,王守仁当时也在场,对此非常赞许,说江南动荡不安,若继续处罚相关官员,只怕大明永无宁日。

    不想王守仁竟然让我提防杨廷和,我不免惊讶。乔尚书没有再说其他,而是起身告辞。

    送走乔尚书之后,我对郭正道:“京城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小柏竟然没有告诉我!”郭正也是不信,道:“按说,小柏不会不知道,但最近,外面的消息到我们这里的,也是非常少。京城消息更是没有。”我十分惊讶,道:“你怎么不早说?”郭正面有愧色,道:“我看你每天都不是太高兴,就没有和你说,但我派出人去调查了。”我点点头,道:“事到如此,也没有必要再去追究过失了,嗨,皇上龙体不佳,我得早点回去。”

    瞧着外面渐渐有了光亮,我便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京。江离帮我收拾,却又不无担心道:“大人,路上可要小心,不妨多带些人走。”继而叹道:“听说京城已经开始戒严,大人可要想好良策。”我点点头,忍不住又抱怨道:“京城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镇抚司一点消息都没有,真不把我当回事呀!”江离道:“镇抚司上下都是大人兄弟,他们不可能不清楚,这也是我担心的,我怕镇抚司有变。大人回去,风险很大呀。”她说时,眉头微蹙,整个人都显得焦虑了,我不禁拉过她的手,道:“你不必担心,我自有他策。不过,我不在这里的时候,你和白芷更要小心。此番回京,不同于往,若有非常事情发生,你们务必珍重。”

    江离听了,两眼含泪,强颜欢笑道:“大人总是开玩笑,您出去多少回了,哪次不是平平安安归来,吉人自有天相。”

    我心中隐隐作痛,只是拥她入怀,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天光方亮,我领着郭正及四名锦衣卫校尉及十名军士,骑上骏马,告别江离,离开烟波山庄,径奔官道而来。

    果然如乔尚书的话,各路关卡开始戒严,盘查过往行人,特别是北上的行人,我们虽然穿着便装,扮作买药的客商,但还是明显感觉查的紧,亏得有这十名校尉在,南直隶各州府一路放行,我们飞奔五六日,渐渐来到徐州,过了黄河,便是山东境界。

    徐州,古称彭城,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多次因战乱被毁,却又毁而后建。太祖皇帝时筑造新城,设置徐州卫及徐州左卫,后因北京升格为京城,徐州恰处于两京中间,可谓南北之咽喉,因此,陆陆续续增设到七卫所,驻军多达一万多人。而这里又是南北大运河的咽喉命脉所在,凡江淮以来之贡赋及四夷之物上京者,悉由于此,千艘万舸,昼夜不息。而这里民风彪悍,好气斗勇之辈比比皆是。

    时下已是三月初八,越往北走,天气越冷。十校尉穿的并不多,过了黄河,便是北直隶境界。我便重重赏了他们,让他们回南京交差。我们六人依旧骑着马,进了徐州城。已经是中午,便寻了一家酒店吃饭。官道旁果然有一家大酒店,进进出出的人很多,索性去了这里。

    我们刚进了酒店大厅,便有小二前来相迎,未及我们开口,道:“可是京城的朱大老爷?”我一愣,摇摇头,那小二左顾右盼,狐疑道:“怎么会错?明明说好了,你们今天到这里来?”

    我已看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