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暂缓(1)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章:暂缓(1) (第1/3页)

    弘治皇帝驾崩,对外说身体久病,医治无效。这我信,但我一直怀疑是那药丸的缘故,但我不敢讲,还是很小心地在北镇抚司做差。只是弘治皇帝离世那天,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传闻不少人看到云中若隐若现许多神龙盘旋,大家对于这位好皇帝的离世,都很痛惜,特别是他临终的时候,特意吩咐太子、阁老们,只停灵柩二十七天,天下人戴孝,二十七天后,一切恢复正常,官府不得对民间婚丧嫁娶进行限制。云贵川等偏远地区的督抚,不必进京哭丧,各地藩王亦是如此。

    这道旨意,让许多人落泪。而太子和阁老们坚决执行,我们在宫中守卫了二十七天,常常远远望见文武百官哭晕在灵柩前,而太子一脸悲切,常常在黄昏的时候,扶着虚弱的太后,在僻静处走动,而宁溪一身孝服,围在太后左右。我常想,太后赢得弘治皇帝的宠爱,但皇上年仅三十六岁便离开人世,虽然贵为太后,但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有时候让人也觉得压抑。

    而我那时候对太后的同情,却抵不过二十年后,太后更为凄惨的遭遇……

    三位阁老虽然天天都来守灵,但从他们悲伤却不失严谨的脸上,我们依旧可以相信,大明依旧要正常运转……

    六月,伟大的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在了京西泰陵,至此,一位值得后辈歌颂的皇帝,告一段落!

    新皇登基,年号正德,万象更新!这是我们所有人不由自主想到的。而我们这位十五岁的少年天子,会将大明朝带向何处?

    许多人说,这位皇帝极为聪明,做东宫太子的时候,尊敬师长,善待臣下。而且过目不忘,文章典籍张口即来,更加厉害的事,他对于学习外番语非常热情,而且很快便能掌握,什么乌斯藏语、葡萄牙语、倭语、蒙古语等,甚至饶舌的阿拉伯语,都运用自如,这让我们更加有信心,相信这位正德皇帝一定会继承孝宗皇帝的睿智英明,让国家更加繁荣富足。

    胡海三说过,大明王朝有位宣德皇帝,深得祖父太宗皇帝的青睐,文治武功样样精通,把大明治理得风调雨顺。虽然如此,但宣德年代,依旧有皇叔汉王的叛乱,而且这位宣德皇帝,最大的喜好竟然是斗蛐蛐,所谓促织!并且这种风气,让天下为之效仿。我常常不解,那种小儿玩的游戏,达官显贵为什么会那么上瘾?多年以后,我渐次明白,每个人的身份地位是不同的,环境也是不同,但人的天性是一样的。处庙堂之高,则思江湖之远;处江湖之野,则思庙堂之忧。

    如今,正德皇帝上位,他能带给我们什么?

    大明朝廷依旧是三足鼎立,皇帝、廷臣、内侍,这也许将是大明永远也解不开的套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弘治皇帝留下了谢迁、刘健、李东阳的内阁,王岳、范亭的司礼监,锦衣卫要么听命于内侍,要么效力于廷臣,像一个小丑一样,而廷臣和内侍则是舞台上的生旦净末,演绎着各自的精彩,而皇帝似乎永远是个看客,只不过他这个看客,随时随地都可以要求替换戏的主角。

    这当然是我后来才体会出来的,虽然皇帝换了,可我依旧是锦衣卫,虽然一年之后,我一跃而起,但此时此刻,我还是正德王朝普通的锦衣卫。

    七月,锦衣卫果然换了指挥使,却不是钱宁,而是姓石的人接替了牟斌,出任锦衣卫指挥使,据说他是刘瑾的人,听说钱宁气得牙根咬咬着,也无能为力。而谷大用公公全权负责了东厂,东厂名义上由司礼监秉笔太监萧敬负责,据说此人已是四朝元老,为人沉稳,与世无争,多次调离京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