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屈伸性格:天下事本来都会不如意

    (二)屈伸性格:天下事本来都会不如意 (第2/3页)

,但是,凭借他为官的高明和精明,他还是一一应付过来了。这种应付虽然未免违拗自己的心志,但大丈夫能屈能伸,要的就是这种弹簧似的功夫。

    咸丰帝死后,肃顺等八人当政,更放手把重任交托给曾国藩等人,八月二十五日一天内,清廷即以曾国藩“调度有方”,赏给他太子少保衔,以曾国荃“围攻安庆,智勇兼施”,赏给他布政使衔,记名按察使遇缺即补,曾贞干以同知直隶州知州尽先选用,并赏戴花翎,即使在三河之役中已被击毙的曾国华也加恩予谥。“一门之内,兄弟四人同日俱蒙非常之恩”,曾国藩“惊喜之余,弥深悚惧”。这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境,正是“极盛之时,每虞蹉跌”的思想的反应。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更加立志要报答清廷这种“高厚生成”之德。所以他盛赞清廷“气机之已转,世运之将亨”,谓“七月十七以后,八君子辅政,枪法尚不甚错,为从古之所难,卜中兴之有日”。但是,咸丰帝死后仅两个半月,慈禧太后等人于九月二十九日(11月1日)回到北京,第二天便伙同恭亲王奕,在英国公使卜鲁斯等侵略者的支持下,根据御史董元醇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之疏请,解除了八大臣赞襄政务的顾命。六天后,又下令斩决肃顺,赐载垣、端华自尽,穆荫发往军台效力,其余四人均革职。这次宫廷政变,史称祺祥政变,或辛酉政变。直到十一月十四日(12月15日)曾国藩才从一件奏折中得知一点消息,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骇悉赞襄政务怡亲王等俱已正法,不知是何日事,又不知犯何罪,戾罹此大戮也!”“少荃来,道京城政本之地,不知近有他变否,为之悚仄忧惶!”过了三天,即十一月十七日,曾国藩的这种忧伤恐惧的心情便稍稍缓解了,他写道:“因本日见阎丹初与李申夫书,有云赞襄大臣八人中,载垣、端华、肃顺并拿问,余五人逐出枢垣,服皇太后之英断,为自古帝王所仅见。”他没有弄清真实情况,以为肃顺未被斩决,便转而歌颂起慈禧太后来了,甚至说:“阅胜克斋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请于近支宗室王中派人辅政,皆识时之至言。”对于这次宫廷政变,曾国藩从本能的惶恐,转而变为衷心拥护了。

    重拳出击让人心虚

    做人必须刚正。曾国藩一生力戒沾染“贪”字,讲究做人的原则,这一点是极其可贵的。

    乾隆中后期,吏治腐败问题日益突显,除了各级官吏的腐化堕落外,官场上盛行贿赂之风,而各级衙门的坐省家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往往代替不便出面的主子出面勒索前来办事的下属官员的门包规礼,经营属员饭食,收取其押席银两,甚至借泄露消息以攫取钱财,以及代有事下属疏通关节等等,严重影响了行政的公正性。故乾隆于四十六年(1781年)五月特下谕旨,对此进行禁止:各省督抚管门家人,有向属员需索门包陋习,而司道以下家人亦相率效尤,积弊相沿,不可不力为饬禁,业经明降谕旨,令各督抚严行禁止,并著于年终汇奏一次。近又闻各省上司留待属员饭食,有押席银两一项,更不应有此等陋习,其事尤可鄙笑。直隶自高斌罢之后方无此者,可知各省为督抚者欺朕即位初政,未查及此,遂渐无忌,今亦不追问矣。

    督抚等养廉甚优厚,用度宽余,即司道府厅等官所得份例亦不为薄,乃既听家人索取门包,而又收受属员押席银两,此必督抚先开其端,以致上行下效,甚属无耻,实非整饬官方之道。况上司属员宴会,本干例禁,若藉此为婪取属员之地,尤大不可。在巧于逢迎者必欣然乐就,而无力者或转以为苦,甚至力有不支者取资百姓,则更于吏治民生大有关系,自应一体严治。现再通令各省督抚,务率属员一体遵照裁改,亦入于年终汇奏。如有阳奉阴违,仍蹈故辙者,或经科道参奏,或于别事发觉,亦惟该督抚是问。曾国藩早就对清朝地方官吏腐败无能深怀不满,更不信任承办案件的胥隶、书役人员,决心于司法机关之外设置新的机构,自行审案杀人。他将过去衙门办案的“一切勘转之文,解犯之费,都行省去,宽以处分,假以便宜”,视为这些恶棍捕杀和捆送农民大开方便之门。

    同时,曾国藩对被捆送者的处置,既不依照法律条文,也不需任何证据,唯土豪劣绅们的言词和要求为据。稍加讯问,立即结案,重则砍头,轻则杖毙,最轻的也要鞭之千百,使其病死狱中。当然曾国藩不辱圣命,峻法的刚挺之气也曾令某些枉佞之徒胆战,大小贪官为之忐忑,这种作风一直到他任直隶总督时还如此。我们来看曾国藩这份陈折便可略知一二:直隶风气的败坏,竟是各省所未听说过的。我到任以后,不得不大力整顿,把清理积案,停止任意摊派作为头等大事。严明法纪,违者严惩。我自认自己不是铁腕人物,就在近期的江南之治也是很宽容的,但是如今在直隶却严厉起来。那些贪官污吏有的致信来保全自己,有的坦白所为希望得到宽恕,这些都在我意料之中。我随时亲自察问,找出问题的要害以图直隶之吏治得到整肃的成效。假使一年半载风气能够稍稍好转,也就不难达到民安世平的目的。我初任直隶,就认为这里如果不采取刚猛措施就不能惩除贪官,这也是应该预先说明的。为了峻法,曾国藩敢于冒杀头死罪,犯颜上陈,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上面那道有关惩治贪官的折子,是在同治八年(1869)正月十七上奏的,而后两个月整,曾国藩又上了这样的一折,参劾直隶劣等官吏:一个多月来,我所见的官员有很多,从他们那里所听到的还是令人鼓舞的,希望从此风气能有所好转。现在我把所察罪极的十一人列单呈上,恭请圣上一看。虽说不十分确实,但是臣确实多方察问,不敢轻信旁人,不敢稍带个人成见。另外还有十几个未曾察明,等两三个月后,详细察清再据实上奏圣上。严重的仍罢官斥责,不能犯同一罪过而惩罚有所不同,案轻的令其改过自新,对他们应该重在劝诫而不在严惩,藩臬两司所开贤官与我调查相符的,我也分作两次呈圣上一看。峻法一度使曾国藩声名重创,受到朝野抨击,一时有“曾剃头”、“曾屠户”之绰号流传,无非是说他“滥杀无辜”而已,但是曾国藩没有退怯,他相信只有“挺”下去,坚持峻法,才能拯救垂危的清王朝。他在给弟弟的家信中也直书自己的看法:吏治最忌讳的,是不分青红皂白,让有德行的人寒心,不贤能的人无所畏惧。如果犯了这个过失,那么百病丛生,不可救药。韫师近日来圣上对他也有些冷淡了,如果更是事事多迁就,那么这些人更加放肆。我近日对待属下改变不明事理的做法。马上派人到三省秘密查寻,也只是革去那些特别差的人。曾国藩“挺”性十足,实施他的“峻法”,是为了大清的江山、国家的稳固。

    △曾氏软硬性格之解密(一)

    在最关键时刻爆发内在的力量曾国藩以刚性性格著称,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是能够挺身而出,屡败屡战。他认为,每个人对他自己所具有的最大能力,并不完全知道,只有面临挑战自己——等到大的灾难、大的变故降临到他的头上,或是重大的责任降临到他肩上时,他的最大能力才会完全地施展出来。曾国藩的这种认识是正确的。

    一切平凡的工作,比如田间劳动、在制革场中工作、贩运木材、做店员、在市镇中做临时工,都不足以唤起格兰特将军心中潜伏着的睡狮;甚至连西点军校和墨西哥战争,都不能把它唤起。如果没有美国内战的爆发,也许格兰特将军的盛名不会为人所知,也不能流传后世。

    在格兰特将军的身体里,有着一种极大的力量,但是一直到美国内战爆发,才激发出他的全部潜能。

    又比如说林肯,他内在的伟大力量,也不是种地、伐木、做测量员、管理店务、做执照律师所能激发的,甚至做美国的国会议员也不能激发,而直到国家危急,他担当起伟大的责任后,才激发了他那巨大的力量,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无可匹敌的大英雄。

    历史上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一些杰出人物等到了丧失一切的境地,才激发出勇气来找生命的出路,或是等遇到了极大不幸与灾祸,甚至到了绝望而进退两难的境地,才会竭尽全力来打开新的出路。

    伟大人物在最关键时刻爆发自我战胜困难的力量,这些人为了战胜一切困难,为了克服种种艰苦,才发挥出他们极大的力量,成了名垂史册的人物。

    美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商界人物一开始所做的事,一点也没表现出他们与众不同的才能,直到厄运毁灭了他们的产业,剥夺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之后,他们体内真正的力量才被完全激发出来。

    许多男男女女,只有到了帮助自己的外力失掉后,只有到了在他们的生命中所认为的最宝贵的东西丧失后,只有到了他们的一切被剥夺后,他们才发现自己的真正才能。人的真正力量,往往潜伏在身体里面,而只有巨大需要的压力,才会使其完全激发出来。

    人只有到了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时候,一切的外援都已丧失,才会发掘出全部的内在力量。而当一个人能够依靠外力扶助的时候,他绝对不会知道自己的真正力量。许多青年人之所以成功,竟然要归功于厄运,或是扶助他们的外力的断绝,比如亲属的死亡或失散;或是职业的丧失;或是灾祸的降临。于是他们只有自立自强,被迫去为自己奋斗!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被迫奋斗的年轻人,便养成了坚毅果敢的独立作风,而人在依赖外界的扶持时,是绝对梦想不到会获得这种独立性的。

    责任是最足以激发我们力量的东西。从来没有担当过负责职位的人,绝不会激发他那真正的力量。有许多身体强健的青年,却处在十分卑微、受人管束的地位,他们之所以老是处于这样的地位,其原因就在于,从来没有重大的责任交付与他们担当,这就无法激发他们最伟大的内在力量。于是,他们只是依照着人家所规划的去做,从不会想别出心裁,来表现自己的才能。

    应付困难的能力和创造事业的才能,都只有在重大的责任的压力下才会激发出来。认为“有什么便表现什么”的人生哲学,不知贻误了多少年轻人。在身体里面潜伏着的巨大能力,可能会发泄出来,也可能不会发泄出来,而这完全取决于你的环境是否能激发你的能力。没有相应的环境,即使有最大的雄心和自信力,也未必能发挥最大的才能。

    把重大的责任放在一个人的肩头,并迫使他走入绝境,这样情势的要求自然会把他全部的力量发挥出来,这可以促使他振奋精神,运用自己固有的能力,来完成任务。同时,其他的优良品质,比如自信、坚韧等等,也往往因责任而养成。所以,读者朋友,如果重大的责任降临到你的身上,愉快地接受它吧,它是你挑战自己、走向成功的绝好机会。

    挑战是刚性性格的反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