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爆发性格:积蓄自己成大事的力量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二)爆发性格:积蓄自己成大事的力量 (第1/3页)

    人生三力:大动力、大毅力、大魄力

    将自己最弱的部分转化为最强的优势,这对我们任何人都是非常需要、而且应该具备的一大性格特点。请你大声地重复这句话,并把它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这绝对是真实的,你可以将最弱的地方转为最强。

    积极的思想能使一个人将自己的弱点视为一种挑战的机会。你可以将弱点转为最强的部分。这种转化的过程有点类似焊接金属一样,如果有一片金属破裂,经过焊接后,它反而比原来的金属更坚固。这是因为高度的热力使金属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更为严密的缘故。

    对于你来讲,你想克服的弱点是什么?恐惧、生气、伤感、失望、沮丧、酗酒,还是女人?无论是什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它绝对不能永远打败你。记住了这一事实,你就可以将最弱的地方转化为最强。

    任何人只要愿意控制自己的弱点,愿意接受积极思想,都能做到这一点。信仰可以大大改变人的生活,新思想可以把旧的坏思想排挤出去。只要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心的变化”实际是指意识的变化。

    自我贬低很容易使人自卑,并且自弃。我对此深有体会。

    为什么许多人会深陷于自卑情绪中而痛苦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性格中最常见的弱点之一便是他们并“不想要成功”。沿着这条思路发展下去,他们认为成功是一件危险的事,因为要保持成功的地位,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所以,他们便故意或者无意地强调自己的弱点,显示出不如他人的样子。

    事实上,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优点和弱点。问题是,你所强调的是自己的优点还是弱点?你靠什么来生存下去?如果着重在弱点方面,你将会愈来愈弱。如果你强调的是优点,你将会愈来愈坚强和自信。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易懂。

    但是,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弱点与自我想象的弱点混为一谈。学习如何接受自我是克服弱点的第一步。大多数有自卑感的人总是把注意的焦点放在自我身上,也就是将目光放在弱点上。对不重要的事也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以为每个人都在注意这些事,其实并不是如此。

    许多人经常找出自己性格上的小缺点,自认为这就是缺点,然后又费尽心机,使自己相信,“因为这个弱点,所以不能成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我们每个人都能成功、快乐和坚强。所以你必须决定,你打算要突出哪一方面,这一决定权在于你。一旦你选择突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自卑的性格便会消失,一种强而有力的能力便会取代你的缺陷及弱点。这就是性格原理!

    《后汉书》中说:“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有大抱负,才有大动力,大毅力,大魄力,也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境界。所谓大抱负不是好大喜功,不是好高骛远,而是放眼天下,志在四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你才能看轻自己所重的,看重天下所轻的。曾国藩以为人生当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忧天下”两大精神。

    曾国藩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也就是说要志当存远。曾国藩的高远志向,就是要匡时救世,澄清天下,成为国家的藩篱。

    曾国藩朝考一等,改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置身词林,抱有澄清天下之志,因改名国藩,为国家藩篱之意。

    读书做官,升官发财,在当时几乎弥漫在所有读书人的心目中,牢不可破,可是曾国藩是一个例外。

    他在做京官的时候,年龄不过三十多岁,他便发誓不发财。道光二十九年,他致书九弟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从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

    曾国藩一生发誓不发财,几十年节俭自守,不逾越一寸一分。因此他虽官至总督,每日吃饭,以一荤为主,有客始略增之。时人号为“一品宰相”,布袍鞋袜,均由夫人媳妇为之。他30岁时,曾制一件缎马褂,唯遇新年及庆贺时着之,藏之30年,不再另制,他曾说:“古语言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

    怎样才能树立一种“民胞物与”、“内圣外王”的君子之志呢?曾国藩认为君子应广其识,他说,“夜郎自大,此最坏事”,并说:井底之蛙,所窥几何,而自以为绝伦之学;辽东之豕,所异几何,而自以为盖世之勋。此皆识浅而易以自足者也。的确,做一个井底之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但对强者来说,则要站在一定的人生高度去打量天下,立志有所大作为。

    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的六弟在一次考试中受到挫折,于是就抱怨自己时乖命蹇,牢骚满腹,曾国藩知晓后对他立志之小感到很可笑,以为六弟所忧虑的事情太不值得一提了!劝告他人生境界各有不同,何必以科名为胜败定评!六弟收到信后果然振作起来,不再循人故辙,而另辟人生蹊径。人生不可毁志,志是成功之动力!

    忍受艰苦,终会有立得住的一天

    人生的险关到底有几重,第一重就是不误入陷阱,第二重就是走出错误。凡是不以此为戒者,都无法挺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成大事者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坚持不懈,他们可能会有感到疲倦的时候,但是总能想着坚持、坚持再坚持,挺一下就能渡过难关。事实也正是这样,不坚持,不忍耐,怎么能战胜大小困难?可惜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所以被困难阻挡在成大事者的大门之外。

    可以说,坚韧是解决一切困难的钥匙,试问诸事百业,有哪一种可以不经坚韧的努力而获成功呢?

    获取成功性格有三种类型:一是盼望获取成功性格;二是等待获取成功性格;三是继续获取成功性格。曾国藩经历过这三种获取成功性格的类型,带着成就霸业的理想,走出湘江土地,最后成为一代重臣。这难道不是获取成功性格吗?要想一下获取成功性格,太困难了,只有分几步走,分几次做才能胸中有数,获取成功性格。

    曾国藩信奉“运气”,同时认为“运气”不是凭空而来的。他还承认成功与否,天意占很大成分,但又认为人谋仍起很大作用。

    一次,曾国藩在深入探讨朱熹有大成就所经历的艰辛过程之后,深有感触地说道:“天下事未有不从艰苦中得来,而可久可大者也。”

    在曾国藩看来,只有经过火炼的才是好金子,只有经过大波折、大磨难得来的成功才可以持久。

    中国有句成语——居安思危,实际是讲泰极否来,盛衰可以循环往复的道理。因此,把握顺境,不安于顺境,在安稳中忧虑危险会随时到来,使人保持警惧状态,就显得十分重要。

    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总是顺境,同时也不可能总是逆境,长时间的逆境会让人看不到希望,而放弃努力,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人成为环境的附庸;如果顺境长了,也会滋长好逸恶劳、安于现状的习气。在此,曾国藩提出了“守骏莫如跛”的观点,他说:东坡“守骏莫如跛”五字,凡技皆当知之,若一味骏快奔放,必有颠踬之时。一向贪美名,必有大污辱之事。余以“求阙”名斋,即求自有缺陷不满之处,亦“守骏莫如跛”之意也。因此曾国藩特别主张,在艰苦难耐之时须在“积劳”二字上着力。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曾国荃的湘军在对天京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围困之后,好不容易在十一月初五日晚上用地道轰陷太平军坚守的天京城墙十余丈,但却被太平军将士奋力抢堵,使湘军伤亡三百多人,使天京的攻克更感到遥遥无期,面对如此不顺之境遇,什么人都会丧失信心,倍感焦躁,何况曾国荃更是一个凡事受不得挫折急于求成之人,而在这时,曾国藩却写信给他的弟弟,告诫说: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权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此次军务,如克复武汉、九江、安庆,积劳者即是成名之人,在天意已算十分公道,然而不可恃也。吾兄弟但在积劳二字上着力,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不求顺境,其实就是指如何对待运气不来时的逆境,而逆境中的坚忍耐力则是人们成功的一个必备素质。在曾国藩看来,“运气不来,徒然怄气”是无用的。帮人则委曲从人,尚未必果能相合;独立则劳心苦力,尚未必果能自立。如真能受委屈,能吃辛苦,则家庭亦未始不可处也。也就是,在逆境中,如果支撑得住,终会有立得住的一天,有柳暗花明的未来。

    在最困难之时,更要顽强自助

    当我们面对失败时,若是心中产生自怨自艾的想法,将会招致严重的挫折感。这就是极度脆弱的性格!极度脆弱的性格会长久地深植在我们身上,而且不断地在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上表现出来。一旦你的脑海中,充满失败的感觉后,你的外在行为将会表现得和你的想法一致,而且愈陷愈深。由此,我们开始变得更加脆弱!

    这种情况会持续且愈变愈糟,除非你的脆弱性格能消除。以销售员为例,当他处于长期的业务低潮后,若是能创下一笔惊人的销售业绩,则在他心中长久以来的低落情绪,将可戏剧性地一扫而空。

    自我肯定能诱发光明积极、活泼开朗的性格而渐渐奠定信心的基石,有了自信为基础等于向成为英雄豪杰的目标迈开一大步,因此而成功立业的类型真是细数不尽。

    曾国藩的一生是成功的,他认为:一个人获取成功性格要靠能力和智力,不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失去三大法宝——立志、忍耐和明心。

    咸丰五年(1855),自从罗泽南等离开江西以后,曾国藩在江西的处境更是一天比一天坏。在这种危急时刻,曾国藩认为首先要“自救”,那就是加强自身建设,苦练自身的硬功。在内湖水师缺乏一位得力的统领,几位军官都是平平之才的情况下,曾国藩只好让李元度兼辖水师事。

    曾国藩不断地给李元度写信,教他如何带勇、如何列阵打仗。在8月28日的信函中,曾国藩写道:兹特有数事叮嘱,千万不能忘记:

    第一,扎营宜深沟高垒。虽仅一宿,亦须为坚不可拔之主计,但能使我垒安如泰山,纵不能进攻,亦无损于大局。

    第二,哨探严明。离贼既近,时时做敌来扑营之想。敌来之路、应敌之路、埋伏之路、胜伏追击之路,一一探明,切勿孟浪。

    第三,禀报详实。不可专好吉祥话,遇有小事不如意,辄讳言之。

    第四,痛陈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