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爆发性格:积蓄自己成大事的力量

    (二)爆发性格:积蓄自己成大事的力量 (第2/3页)

气。未经敌阵之勇,每好言战,带兵之人也是如此,如果有了一些阅历,便自然觉得我军处处都是漏洞无一可恃,也就不轻言战了。

    写了这些,曾国藩仍然不放心。他想起上年写的《水师得胜歌》在军中影响很好,既通俗又实用,便再花几天的功夫,写出了一首《陆军得胜歌》。歌中讲到了湘军陆师在扎营、打仗、行军、法纪、装备和训练等六个方面所应注意的事项。

    尽管曾国藩如此苦口婆心,但李元度仍然不能将他的陆师部队训练成能战敢战之师。曾国藩吃不香、睡不熟,他预感总有一天会出大事。

    在陆师方面,湘军在江西的两支主力,统领也都不很出色。周凤山马马虎虎,只能说还算过得去。至于李元度,简直是一个书呆子,而且不可教。曾国藩花在他身上的心血最多,他也让曾国藩最不放心。因此,曾国藩在自救的同时,还必须求救。

    曾国藩首先写信给湖北的胡林翼和罗泽南,请求罗泽南率部重回江西救援,以解他及其驻江西湘军的坐困之危。同胡林翼函商,则是打算将彭玉麟调到江西来充内湖水师统领。胡林翼知道彭玉麟与杨载福矛盾甚深,尽管经过别人的苦心调解,但仍不能尽释前嫌,也正愁如何安置他,所以便非常痛快地同意了曾国藩的要求。可这个彭玉麟是个极重乡情、特重孝道的人,他提出在去江西之前要先回一趟湖南衡阳老家省亲,这样来回折腾,直到1856年初才赶到江西南康,曾国藩总算是身边有了一位可以依赖的水师将领。

    但湘军在江西樟树镇很快遭到太平军袭击而大败。樟树镇位于吉安与南昌之间,是赣南重镇,南昌南路的重要屏障。1856年2月,周凤山风闻石达开率部来攻,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全部营盘竟在一天之内丢失无遗,大量的官弁和勇丁溃向南昌。

    曾国藩闻讯之下,惊骇不已。从南康乘坐一艘小舟,急速赶到南昌,收拾残局。他过去曾立下一条规矩,凡是溃散的勇丁,一律不准重新招募入营,而这一次他看太平军来势凶猛,而自己手下又再无可战之军,回湖南重新招募更是远水不解近渴,最后只得违背定制,将溃勇重新招集起来,编组成军。然而,他决定将统领革职,另委贡虎臣和毕金科为统领。

    在这个时候,曾国藩一面写奏折请求咸丰帝同意将从自己身边调走的罗泽南、刘蓉的善战之师重新调回江西,但却遭到了咸丰帝的拒绝。同时还一面分别写信给胡林翼和罗泽南,希望他们能够同情他的处境,救人于危难之中。

    罗泽南回信曾国藩,谈了自己的想法,表示一旦武汉攻克,即率部东下,与曾国藩等会师于九江。

    胡林翼也不愿意罗泽南离开湖北。他在给清廷奏折中表示,武汉即将攻克,希望罗泽南一军再在湖北停留十天半月,保证到时候就一定可以占领武昌。因此十天半月之后,他就派出得力部队东下救援江西。

    但不久罗泽南战死,太平军在江西节节进军,曾国藩更加困难重重。当年5月,曾国华等从武昌出发,经湖北威宁、蒲圻、崇阳入江西义宁,于8月抵达瑞州城下。

    同时,曾国藩的另一个弟弟曾国荃,也在骆秉璋和左宗棠等人的授意之下,募勇2000人,配以樟树镇败将周凤山回湖南所募道州勇2000,合共4000人,组成一军,由湖南东攻江西吉安,称之为吉字营。

    这样,到1856年9月,湖南、湖北两省先后组织了三支部队共计一万三千余人援赣。这些湘军部队的到来,使奄奄一息的曾国藩又抓住了几根救命稻草。

    心力憔瘁的曾国藩看见太平军从江西战场上大量撤出,一开始感到迷惑不解。但很快,他派到天京城中的密探就发来了消息,将天京内讧的情况告诉了他。

    求救、自救,天机终于使曾国藩渡过了大灾难。

    这一过程给我们成功者提供了这样一个启示:一是在艰难时刻一定不要失去信心,徒然的抱怨是无用的;二是在困难时刻重要的还是要寻求解决困难的途径、办法,哪些是自己能办的,哪些是需借助他人的,在此前提下去努力经营,或可有“山穷水复”的一日,至于天机则是不可企及的。

    曾国藩的一生是成功的,因为他有自己获取成功性格的意愿,并靠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是一个惊世的伟大成功者。在他的一生中,处处留下了关于获取成功性格的忠告,假如把他的忠告概括为一句话,即为:一个人获取成功性格要靠能力和智力,不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失去三大法宝——立志、忍耐和民心。

    遇到危难,不能畏缩,为什么呢?世上有多少人都被危险吓倒,越不过这道关。实际上,身处危难,才能更加迸发获取成功性格的欲望和激情,更加考验一个人挑战危难的硬功。曾国藩获取成功性格的硬功在于:磨砺身心,顽强自助。

    咬牙待机,寻找崛起之路

    自暴自弃即是自毁的一种方式。这种人的性格是:为自己的不求上进找借口!处在逆境中,有的人会为了想脱离逆境而奋斗,有的人却会为了无法克服逆境而堕落下去。当然,能成功的一定是前者,自暴自弃毁灭自己的则是后者。

    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失败,容易令人心情黯然,自暴自弃,然而有人却说:“这算不了什么!”仍旧继续奋斗。但是一般人,往往要为失败寻找种种理由自欺欺人。

    秉持这种态度而死不认错的人,处世为人必难以心怀善念。因为周围人们的反应,会影响他脆弱的心,以致陷入恶性漩涡,不能自拔。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失败本是人生旅途中难免的事,不要惧怕失败,应该勇敢地面对它,只要尽了力,便问心无愧。另一方面,探寻失败的原因,也要用光明磊落的态度,别人才会对你的作风有所谅解。

    你将发现,借口很好地向你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能不断进取,而有的人却原地踏步。你也将发现,借口千姿百态,其中最糟糕的莫过以健康、智力、年龄和运气等为借口,越是成功的人,越极少寻找借口。而那些停滞不前的人却总有无限的借口可寻。平庸的人总能很快地自我辩解为什么他没有或不能成功。

    研究成功者的生活,你将发现,所有通常人所找的借口,在这些成功者的生活中荡然无存。

    曾国藩对待自己的一生,从不马虎,不给自己找借口,一日三省是他的基本功。他告诫自己要想获取成功性格,必须遇到挫折不气馁,要能咬紧牙根,苦苦度日,是为了等待出头之日。

    屋漏偏逢连夜雨。曾国藩被削除兵权,在家闲居,感到百无聊赖。偏偏在这时,左宗棠骂他的话又传到了他的耳中,他不禁火冒三丈。作为一个理学家,他最讲究诚信二字,平时总是“诚信”不离口,现在左宗棠骂他不诚无信,真是刺到了他的痛处。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到了晚上,躺在床上,他又想,左宗棠说得也有道理,自己的确有做得过分的地方。理亏心虚,无言以对。

    从此,曾国藩落下了失眠的毛病。

    从此,曾国藩在内心中对左宗棠总有一丝抹不去的怨恨。多少年之后,他还是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生平以诚以信,左季高乃怪罪我欺诈无信,故此心不免耿耿。”

    由于心情不好,曾国藩在家中性情暴躁,言语粗鲁。他常因细微小事就大发雷霆,怒斥几位弟媳,谩骂几位弟弟。他与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都闹过别扭。曾府上下,大家都怕见到他,也都不愿意见到他,气氛甚是紧张。

    江西战场上的湘军,不时有些消息传到曾府来:

    1857年9月2日,湘军攻占瑞州。

    1858年1月22日,刘长佑等部占领临江府城。

    1858年5月19日,李续宾、杨载福等部湘军水陆师攻陷九江城。

    1858年6月1日,刘坤一部攻占抚州城。

    1858年6月5日,由王开化、张运兰接替王錱指挥的老湘营攻占建昌府。

    这些消息并不能使曾国藩高兴起来。相反,却使得他心情越来越沉重,越来越坐立不安。尽管取得这些胜利的湘军部队大多是他一手创建起来的,但现在这些部队所取得的战功已与他无缘。特别是攻打九江城,他曾经为之耗费了极大的心血,但留给人的只是屯兵坚城长期无功的讥讽。现在是胡林翼指挥湘军攻破了这座坚城,李续宾、杨载福等人并因此纷纷升官,他的心里当然不好受。

    他还有一个很大的忧虑。据他的估计,清朝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将在一年的时间内结束。到时候,安庆将攻克,南京也会被占领。这可是对清朝的再造之功,一定有一批人可以因此封王侯,扬名史册。以他现在的这种处境,怕是不能分享到这份胜利的果实了。他的心里当然非常着急。在给曾国荃的信中,他写道:近来胡润芝等人皆大有长进,几于一日千里,独我一人素有微抱,此次却殊无长进。愿我弟兢兢业业,日慎一日,到底不懈,则不特为兄补救前失,且可以为我父增光于九泉。曾国藩怀有一颗强烈的入世之心,却处在一种无事可做的出世状态,在自我矛盾之中煎熬度日。命运之神在戏弄着他,他只好咬牙待机,寻找新的崛起之路。

    △曾氏忍耐性格之解密(一)

    忍耐下去,就会有收获曾国藩非常注重自己做事的忍耐性,不急不躁,咬着牙关,大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勇气。这一点是曾国藩性格的一大特点。的确,人生中不可能一看风顺,当你的人生目标受阻的时候,必须相信“忍耐下去,就会有收获”这句话,因为忍耐、忍耐,再忍耐,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忍耐一下的努力之中。不妨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日本的名人市村清池在青年时代担任富国人寿熊本分公司的推销员,每天到处奔波拜访,可是连一张合约都没签成。因为保险在当时是很不受欢迎的一种行业。

    在68天之间,他一件契约也没签成,保险业又没有固定薪水,只有少数的车马费,就算他想节约一点过日子,仍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没有。到了最后,已经心灰意冷的市村清池就同太太商量准备连夜赶回东京,不再继续拉保险了。此时他的妻子却含泪对他说:“一个星期,只要再努力一个星期看看,如果真不行的话……”

    第二天,他又重新鼓起精神到某位校长家拜访,这次终于成功了。后来他曾描述当时的情形说:“我在按铃之际所以提不起勇气的原因是,已经来过七、八次了,对方觉得很不耐烦,这次再打扰人家一定没有好脸色看。哪知对方那个时候已准备投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