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和性格:做人不要“别”着来

    (三)相和性格:做人不要“别”着来 (第2/3页)

曾国藩说:“人孰不欲己立己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反过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欲人以虚伪待我,我便应不以虚伪待人;不欲人以权术待我,我便应不以权术待人,如此等等,都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曾国藩说:圣门好言仁,仁即恕也。曰贫,曰贱,曰成,曰荣,曰誉,曰顺,此数者,我之所喜,人亦皆喜之。曰贫,曰贱,曰败,曰辱,曰逆,此数者,我之所恶,人亦皆恶之。……吾兄弟须从“恕”字痛下工夫,随在皆设身以处地。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曾国藩强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怨天,不尤人。认为如果“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凡不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最终也不能立己达己,历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证明了这点。所以,曾国藩一向主张“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相交以诚,大度宽容,不仅使曾国藩自身增加人格的魅力,博取人们对他的支持和真诚相助,给周围的人产生了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也使曾国藩少树了许多仇敌。

    爱面子的人是不易成大事的

    爱面子是很多人的性格弱点。的确,面子是个大问题,因为人人都要争面子、抢面子,为的是不丢面子。实际上正是由于怕丢面子,有很多人做不成大事,害怕自己做不好什么就丢脸,让人难为情。成大事者必须放下架子,不怕丢脸面,才能最后为自己挣回脸面。

    一个人获取胜局了,会引来许多麻烦。当然,自己的面子可能就难保了。爱面子的人是不易成大事的,有的人往往因为“爱面子”常常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曾国藩虽然是一个很讲面子的爱谦让之人,但当他久久期盼的机会来临时,他则毫不犹豫地立刻抓住这一机会。

    湘军准备展开安庆之战的时候,太平军李秀成与陈玉成用计一举攻破了清军的重要军事防线——江南大营。而这一军事形势,给曾国藩及其湘军将领带来了一个期盼已久的机会,就是掌握地方实权的机会。而这个机会的来临,倒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多亏了肃顺的推荐和斡旋。

    咸丰皇帝在北京听江南大营被攻破的消息,惊恐万状。他知道,清军绿营的最后一点家当,这次全部输光了。多少年来,他始终在做一个梦,想让湘军攻打长江中游的太平军,而由绿营攻打南京地区的太平军。这样,硬仗由湘军来打,而胜利的果实却可以由绿营来摘取。湘军正因为能够打仗,所以他不想让它得到太多的荣誉。否则,这支武装到时候骄横不可一世,谁也控制不住它,它真要到北京来造朝廷的反,或者来个藩镇割据,那怎么得了?可是现在,江南大营的溃败,使得咸丰皇帝不得不从梦中醒来,他必须面对新的现实。他把能打败太平天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湘军的身上,寄托在曾国藩和胡林翼等人的身上。

    当咸丰皇帝还在梦中似醒非醒之时,肃顺在暗中推了一把,将曾国藩推上两江总督的官位上。

    当两江总督何桂清被革职之后,咸丰皇帝本来准备让胡林翼出任两江总督。肃顺得知之后,便向咸丰皇帝进言道:胡林翼在湖北,政务军务一切都处理很好,不能将他挪走。不如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这样,长江上下游便可得而治。

    咸丰皇帝采纳了肃顺的建议。就这样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这一极为重要的官位。

    事实上,除了曾、胡之外,当时确实再难找出两江总督的人选。对这一点,湘军内部也有认识。对于江南大营溃败后的这种深刻变化,曾国藩和其他湘军将领,似乎早有预感。当江南大营被完全击破的消息传到安徽和两湖时,湘军将领丝毫不为自己同类的悲惨结局而伤心。相反,他们一个个都充满了喜悦之情,深感鼓舞,额手称庆,以为是湘军出头的日子到了。左宗棠在湖南听说后,发出了长长的感叹:“天意其有转机矣!”

    身旁的人问他为何这般感叹,他解释道:“江南大营将蹇兵罢,万不足以讨贼,得此一彻底洗荡,而后来者可以措手。”他所说的“后来者”当然指的就是湘军。

    6月17日,咸丰皇帝的上谕递到安徽,曾国藩捧读之下,泪流满面。这是朝廷送给他的一份重要的礼物,给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他已经盼望了好多年,现在终于盼来了,此番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表。他赶紧给咸丰皇帝拜发谢恩折,就怕这到手的官位一不小心便会溜走一样,他要将它抓得牢牢的,绝不再松手。在谢恩折中,他再也没有像过去那样的客气,那样的推辞言语,字里行间所表露出的完全是踌躇满志,还有准备大显身手的决心。他说:国家多事之秋,岂臣子怀安之时!计惟有殚心尽力,啮指誓师,揽辔而志澄清,尽收疆土;下车而生疾苦,速拯痍,庶几仰答高厚于万一。

    胡林翼在湖北听得这一消息,也表示:“朝廷能以江南大事交付曾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