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己性格:要求严一点,绝无害处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一)律己性格:要求严一点,绝无害处 (第1/3页)

    须慎独,须守己

    注意自己、了解自己——没有什么比这件事看起来更简单,而做起来却更困难的事。

    没有比自己更认识自己的人,同时没有人比自己更不认识自己。

    苏格拉底曾说“认识你自己”。从此以后,有志者均体验过认识自己是件如何困难之事。但也有人批判过这句话,法国作家西特说:“这一句格言是有害的,同时也非常丑恶。注视了自己乃阻止了自己的发展。力求认识自己的毛虫,永久无法变成蝴蝶。”他的批评也有道理。有时自我意识的过剩会使人以异常的洁癖分析自己,无法算出的尽力去算出来,慢慢地引发了热情,然而到达的地方也就是虚无的深渊。但凝视自己不一定会产生自我意识的过剩。自己由性格、能力方面看来,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如果能“诚实”地带着勇气反省一下,事情便能解决了。

    每一个人都关心自己的事,每个人都不喜欢碰到自己本身的弱点,因此,这个观念便会与克服和阻止性格弱点的行为发生抵抗。

    曾国藩是一个追求慎独的人,他认为真正能慎独的人才能成大事。

    曾国藩言曰: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独”这个东西,是君子与小人共同所有的。当小人在他单独一人之时往往会产生一个狂妄的念头,狂妄之念聚得多了,就会产生纵肆,而欺负别人的坏事就会发生了。君子在他单独一人之时产生的念头由其禀性决定,往往是真诚的。诚实积聚多了,就会谨慎,而自己惟恐有错,功夫就下得多了。君子小人在单独处事上距离之差异之点,是可以得到评论的。

    《大学》自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以后,以前的言论和过去的行为,可以将其作为扩大与深入研讨的资料;日常一些琐事问题,可以加深他的阅历与见识。他的心在遇到事的时候,已经能剖析公与私的区别;心在联系道理的时候,又能充分精辟地研究事理的得失。对于善事应当做,不善良的毛病应去掉,早已经形象鲜明地认识到了。而那些小人们,却不能有实实在在的见识,而去实行他所知道的应做的事。对于办一件好事,惟恐别人不能觉察到,自己白干,因而去办时迟疑不决;对于办一件不好的事情,侥幸别人不一定窥视到,因而改正得很不力。背地里独处之时,弄虚作假的情弊就产生了,这就是欺骗。而君子,惟恐去办一件善事办得不力,在晦暗中有堕落的行为;一个坏毛病改正不了,就会像涓涓细流长年不断地犯错。暗室之中懔然不动仿佛在天一般,主心骨坚如金石。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单独行事,要谨慎而又谨慎。这就是圣人遵奉的准则,而后世贤人所切实研究的问题!为达“慎独”的最佳境界,曾国藩着实下了苦功,现将其“修法十二课”列于此,资以证验:

    1.持身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的念头、举止中有无背离义理之处。平日闲居无事的时候宁静安泰,保养德性,一旦投身于事务之中则专心致志,不存杂念,精神状态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东升,光彩照人。

    2.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什么时候,要拿出一定时间用来静坐养性,反省体悟自己天性中隐现的仁义之心。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3.早早起床。天色初亮就赶紧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恋床。

    4.读书专一。一本书没有读完时,不要再看其他书籍。东翻西阅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毫无益处。

    5.阅读史书。丙申年购置了一套《二十三史》,家父对他训诫说:“你为买书去向人借钱,我不惜一切替你赔补还账,你若是能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才算是不辜负我的一番苦心啊!”自此之后,曾国藩每天都仔细读上10页。

    6.说话谨慎。对此要时刻注意,这是修身内省的最重要的功夫。

    7.保养真气。真气存蓄于丹田之中,彻里彻外光明正大,所作所为毫无羞于对人说之处。

    8.爱护身体。十二月接到家父的手书说:“节制操劳,节制欲求,节制饮食。”应该时刻以此作为健体去病的准则。

    9.每天都应获知新学问。每天读书时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如果刻意从书中凿空,求取深意,那就是偏私他人。

    10.每月不可荒疏旧技能。每月写作几篇诗文,以此检验自己积存义理的多少,葆养真气强弱。却不能完全沉溺于其中,因为这最容易使人玩物丧志、隐没本性。

    11.写字。饭后写半时辰的字。所有文字方面的交际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写字的机会。凡事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越难清理。

    12.夜晚不出屋门。它使人耽搁正事,精神疲惫,务必戒除。好家风带来好习性

    曾国藩一生处世哲学的形成、功德的成就是与其“耕读之家”的家风熏染密不可分的。

    曾家世代务农,自祖父曾玉屏向上推溯,至少有五六百年,未曾出现过秀才。

    曾玉屏年轻的时候,对读书以求取功名不感兴趣,日常喜欢到湘潭同富家子弟鬼混,或酒食征逐,或日高酣睡,整日游手好闲。后来父亲死了,祖孙三代的生活重担落在他的肩上,此时,他才备感责任的重大。乡里的长辈,见其整日游惰,不务正业,讥讽他将来必为败家之子。这倒激起他痛改前非的决心,卖掉马匹,徒步回家,决心脚踏实地,开创祖业。从此以后,每天天未亮而起,苦心治理自己的家业,开沟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