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卿御酒家品淮扬 河下古镇藏乾坤

    第3章 卿御酒家品淮扬 河下古镇藏乾坤 (第2/3页)

我府上,这天已近晌午,我理应当尽地主之宜。”吴老爷一再表达自己的心意。

    “万分抱歉,本县公务在身,多谢美意。”县太爷果断告辞匆匆离去。

    河下街此刻更加热闹了,特别是酒馆和饭店。县太爷顺着湖嘴大道直向南,”卿御淮扬酒家”面前车水马龙,前来吃饭的客人络绎不绝。特别是门前的幡子上正宗淮扬菜,御用厨师传人掌勺。

    “哟嗬,好大的口气。”县令看了不服气了,“今天就吃这家,品尝地道的淮扬菜。”

    他知道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古城西北部,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历史上重要的漕运关卡、盐业集散地,是大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段。

    南船北马,山阳县处在南北漕运的咽喉要道,大明朝一直以来重视漕运,所以几百年来南来北往的生意人,不但把富庶江南的美妙绝伦的丝绸和稻米运到了京师,而且这条千年经久不衰的漕运也加速江南与江北菜系的融合。

    知县发观墙面上,有对南北菜系精辟的论述,他兴致勃勃欣赏起来。

    中国汉菜分为四大菜系,分别是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每种菜系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流派。

    中国汉族饮食文化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言之有理,但我还是最爱咱淮扬菜。”师爷摇着折扇说。

    中国人讲究并善于烹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不同地区的人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

    “县太爷驾到,楼上请!”接到手下人报告,老板连滚带爬赶紧下楼迎接。

    “宋老板,生意兴隆啊。”县令马上回应,”今天本官要尝尝你这御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