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订婚定下大婚日印证双龙落凡尘

    第11章订婚定下大婚日印证双龙落凡尘 (第2/3页)

到了三楼窗外满目葱茏,习习凉风袭来顿觉心旷神怡。他向北望去古镇河下尽收眼底,才真正感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境。

    “河下”是名字意思是河之末口,这条河就是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修邗沟的目的是为了沟通长江和淮河,与准河相接的末口就在淮安城北的河下。

    时间在公元前486年,距今两千五百年之后,又有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通,江淮水路周世宗于此建满浦关后又建坝筑,河下镇从始建便成为重要的水运重镇。

    有水则活,水到之处有财来,来来往往的船只带来了大量的财富,河下镇也因此自古就极为繁荣……

    沈少爷站在素有“诗魔”“诗王”之称的著名诗人白居易诗作前认真欣赏,他不停点头,心中默默将诗念了一遍,淮安府自古堪称人杰地灵之地,作为四大运河之都之一的淮安自然配得上“东南第一洲”的美号。

    少爷又移步欣赏明朝诗人姚广孝在游览了淮安万柳池(今勺湖)后,赞美淮安的诗词。

    淮安览古

    明姚广孝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屏列江山随地转,练铺淮水际天浮。

    城头鼓劲惊乌鹊,坝口帆开起白鸥。

    胯下英雄今不见,淡烟斜日使人愁。

    沈少爷饱读诗书,自然对盛赞淮安的这首大作耳熟能详,作为生在河下古镇的他深知,脚下这块宝地史上也出过不少名人。

    淮安府河下古镇有2000年历史,河下镇出过进士、举人多名,素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远有胯下之辱的军事家韩信,文学家枚乘,抗金女英雄梁红玉等。

    枚乘,字叔,西汉辞赋家。汉族,淮安人,曾做过吴王刘濞文学侍从。七国之乱前曾上书谏阻吴王起兵,七国叛乱中,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吴王均不听。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此而显名,在很长时间段被视为大国上宾,后来成为梁王刘武的文学好友。

    沈少爷对这位文学名家很是景仰,枚乘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今仅存三篇,《七发》是标志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七发》是从楚辞到汉赋的承前启后之作。

    沈少爷心想“壮丽江南第一洲”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