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这留辫子,多是一件美事啊

    第五章 这留辫子,多是一件美事啊 (第2/3页)

度群岛地区的华人曾经也保留旧时代的发型,进入新世纪之后,因为来自清帝国地区的移民逐渐增多,保留原先发型的人逐渐变成了少数,并最终被彻底盖了过去。

    不过柯恩利不知道的是,他们改变发型的真正缘由是身在国外,人身安全很难得到保障,便希望母国大清能给他们撑腰,于是东印度群岛地区的华人也渐渐采用了清帝国的发型,放弃了原先的发型。

    但是事实证明,大清视他们为罪人,并没有保护他们、给他们撑腰的打算,无论他们是什么发型,这一事实让他们感到十分的失望。

    于是,在赵学宁的兰芳势力崛起之后,所有投效赵学宁的人,尤其是华人,都顺应赵学宁的要求改变了发型,采用现在的兰芳发型,放弃了辫子。

    对于这件事情,柯恩利其实有些看法。

    辫子明明很帅,很时尚,很流行,欧洲宫廷的贵族们基本上人人都拖着一根辫子,法国,普鲁士,俄罗斯,很多欧洲国家都是如此,从君主到贵族再到军队里的军官和士兵,没人觉得不好。

    甚至一般人还没有留辫子的资格呢!

    柯恩利自己的脑袋后面也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长度达到了他的腰上,是他的妻子为他编织的,形状很好看,特别漂亮,柯恩利以此为荣,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打理自己的辫子。

    在尼德兰国内的时候,很多上层人士都羡慕他有一位如此心灵手巧的妻子,能为他编织如此漂亮的辫子,甚至还有贵族专门让他们的妻子或者仆人来向柯恩利的妻子学习为男人编织辫子的技巧。

    留辫子,多是一件美事啊!

    而兰芳直接把辫子给取消了,还不留长发,只留短发,脑袋上什么发型和装饰都没有,这在柯恩利看来是一件很不时尚的事情。

    虽然柯恩利同样不喜欢一般的清国人直接把大半边脑袋的头发都给剃光,但是辫子,实在是很美观且时尚的存在。

    赵学宁不懂时尚,是个土老冒!

    柯恩利如此认定。

    不过兰芳有太多太多让不了解它的人感到奇怪的地方,相对于兰芳的军事来说,服饰和发型完全就是小事。

    兰芳共和国是有女人参军的。

    这在欧洲人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就算再怎么自诩文明开放,欧洲人也完全无法理解女人参军打仗的事情,但是兰芳还就偏偏有女人参军,还有专门编制的女人组成的火枪队和火炮队。

    根据和兰芳军队交手过的对手讲述,兰芳的女子火枪队很善战,火枪战术非常精熟,女子炮手的技术也非常不错,作战也很坚强,士气比较旺盛。

    整个兰芳军队之中,保守估计有五千名女子处于其中。

    当前在欧洲,女人还是完全属于男人的附属品,柯恩利只是听说在英国渐渐有了很多女人出门工作的事情发生,女人工作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出现,但整体来看还是极少数。

    但是女人参军打仗这一点,再怎么善于幻想的欧洲幻想家也不会幻想这样的内容。

    所以兰芳有女人参军打仗这样的事情在欧洲的报纸上往往属于花边新闻、奇怪小事之类,使得看报纸的欧洲人士觉得莫名其妙,某种意义上也把兰芳当作一个奇葩小国来看待。

    望着眼前所看到的兰芳国民们的生活状态,柯恩利不知道马雷克是什么样的想法,但是接受过精英教育的他渐渐地看出了一点点门道。

    这些兰芳国民,貌似……

    很团结。

    服饰也好,发型也好,兰芳国民处在一个高度统一的状态之下,且没有人觉得不好,这在柯恩利之前所抵达过的国家和地区之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别说非欧洲国家,就算是欧洲国家,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唯一和兰芳眼下的情况有点类似的存在,当属各国军队,但就算是各国军队,现在也很少有统一着装的情况。

    当前时期,欧洲的军队大部分都是雇佣军,只有很少部分的正规常备军,所以不可能有哪个君主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快速招募而来的农民雇佣军准备统一的制服,这样的条件往往只会提供给少数精锐常备军。

    所以在欧陆战场上,经常出现的状况就是各国军队除了旗帜有明显区分之外,大部分士兵的服装都是五花八门的,很难区分出具体的国别。

    可是兰芳,却能做到让全体国民都穿着统一的制服的能力,这背后不单单能体现出兰芳有较为发达的生产能力,还能体现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