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如果赵学宁忽然死了

    第十四章 如果赵学宁忽然死了 (第2/3页)

也痒痒的,于是根据柯恩利的建议,将首要目标放在了莫里斯身上。

    原因很简单。

    莫里斯是苏格兰人,而且根据传言,莫里斯非常不喜欢英格兰人,既然马雷克找上了英格兰人,那么他就要去找苏格兰人。

    反正大家最终的目标是通过经营外交关系进而影响赵学宁的决策,那么先期就向兰芳的敏感部门伸手反而不是合适的行为,容易引起赵学宁的警惕。

    马雷克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选择了工业部,而柯恩利则针锋相对,选择了商贸部。

    柯恩利开始行动的时候,莫里斯正在与马修一起谈话。

    很显然,同为欧洲人而又没什么太大仇怨的身份让他们更容易聚在一起聊天——跟西班牙有仇的是英格兰,我一个苏格兰人,跟我有什么关系?

    不过马修也不是什么民族主义者,西班牙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落魄他都不在意。

    倒不如说他是个坚定的兰芳派。

    当初兰芳决定建国的时候,赵学宁提出了“国籍”的概念,并且表示兰芳不接受双重国籍,加入兰芳共和国,从此就是兰芳公民,受到兰芳的保护,与母国再无关系。

    与此同时,为兰芳共和国纳税、对兰芳共和国效忠将是每一个兰芳公民的基本天然义务,对于原先的国家,将不再有相关义务。

    你可以说你是某地区的人,但是你将不能再说你是某国人,你必须是兰芳共和国公民。

    当前时期,欧陆各国对国籍的概念还并没有成文法作为明确的对照。

    一个国家的王都能同时担任另一个国家的王,大家窜来窜去都是一家人,互相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国王尚且如此,所以国民也并不十分明确国籍的概念和对国家效忠的概念。

    于是所有在兰芳公司任职的欧洲人对此都有些懵懂。

    当然不仅仅是欧洲人,其他一些本地土著、越南人、菲律宾人和日本人之类的也对此感到懵懂。

    他们并不清楚兰芳国籍、兰芳公民和他们出身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在如此这般的懵懂之中,在赵学宁还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宣讲的情况下,马修·泰特斯做出了决定。

    他带头响应赵学宁的号召,第一个加入兰芳国籍,宣示为兰芳纳税、效忠,从此和自己的母国西班牙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

    然后他从赵学宁手里拿走了第一份【兰芳国民证】。

    第二个拿到兰芳国民证的就是莫里斯。

    对于他们两人来说,母国代表着悲伤、绝望、愤恨的回忆,每每想起,都让他们感到怒火中烧,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情绪和亚伯·克里曼斯差不多。

    他们也想把那些魔鬼送进地狱。

    只是现在为时尚早,他们需要和赵学宁一起,让兰芳强大到足以让他们把那些魔鬼送到地狱里的地步。

    所以对于共和国的事务,这两人总是怀着相当饱满的情绪和高度的责任感。

    也正因此,这两人颇有些惺惺相惜。

    柯恩利靠近的时候,莫里斯正在对马修大肆吹嘘自己这一次远航的功劳,而马修则是一脸无奈地看着莫里斯,显然对他的自我吹嘘感到十分的无奈。

    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