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明读者》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24章 《大明读者》 (第1/3页)

    “天不生大明,世界万古如长夜……”

    ——《大明,人类灯塔》,作者:当代著名作家朱再明。

    “……那天,当我来到港口时,一个邋遢的伦敦友人下了船。

    他一口气摘掉了五只沾满雾都煤灰的口罩,深深呼吸一口气,对我喊着:

    大明的空气,是那么的香甜!”

    ——《大明,空气都是香甜的!》,作者:当代著名作家朱再明。

    看着手中的《大明读者》,朱再明皱了皱眉头:“秦爱卿,朕不是说了吗?

    作为大明报社面向社会作者的第一步,要广开言路。要选择最优秀的稿子,怎么头版头条都是朕的文章?”

    礼部尚书秦渊,大明报社社长,将头摇成了拨浪鼓。

    秦渊连忙说道:“陛下,非是微臣摇尾谄媚,向陛下邀功,实在是陛下文成武德,文超两宋,功过汉唐。行文间豪迈之情不是一般酸儒能比得上的,那些个酸腐文章哪上得了首版。”

    朱再明点点头,勉为其难的说:“朕的文章较为新颖,白话通俗易懂。这样吧,以后朕尽量少写点,给大伙儿挪位置。”

    秦渊感叹道:“陛下胸襟,非唐皇不能及也。”

    ……

    大明第二帝国,君臣之间的小日常,就是这样的朴实无华,且枯燥。

    而《大明读者》,也因为丰富的内容,多样的版面开始畅销,隐隐有压过大明报的势头。

    相比于正儿八经的新闻报道,普通百姓还是喜欢看故事的。

    茶馆内,几个百姓左手拿着大明报,右手拿着《大明读者》,点了茶。

    “这英国人还是有点良心的,舍得出钱赎回那些俘虏,连带着赔款,整整4000万银币呢,折合白银5000万两了。”

    “那可不,他们东印度公司还是有钱啊,这钱说给就给……”

    几人讨论了会儿国家大事,就迫不及待的翻看起《大明读者》。

    读者不算厚的一本,发表的文章几十篇。

    除了一半的酸腐文章外,就数故事会最吸引人了。

    朱再明的两篇乐子文,乍一看感觉是个平淡小故事,但是“灯塔”“香甜的空气”等不怀好意的字眼,让读者们莫名有些爽感。

    要说百姓最喜欢看的,还是志怪小说。

    什么人鬼情未了这类紧张刺激的故事,让大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