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明帝国的最高礼遇

    第43章 大明帝国的最高礼遇 (第2/3页)

并不影响。

    如何治理百姓,新乡城有一套完整的模板,直接套用过来也不是不行。

    至于官员的缺口,朱再明表示,这世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想当官的。

    朱再明一锤定音,直接拍板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大明的发展战略。

    首先是迁都,将大明的政治中心从澳洲迁移到金陵。

    然后,3旅和4旅南下,尽快清剿残余的清军,收复南方。

    并且,开始有限制的解除贸易封锁,让百姓的产出恢复出海。

    朱再明简略的述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些战略将由内阁完善,并开始推行。

    朝会的最后,关于洪承晚等人的处置,众人犯了难。

    放火烧山这件事,就是放在后世,那也是要牢底坐穿的。

    而洪承晚,那是连百姓也一块儿烧啊。

    根据工部的统计,10月份的大火,至少烧死了140万的百姓。

    当年“扬州十日”都没死这么多。

    这么大的罪,显然不是一个轻松的砍头就能平息民愤的。

    为了这事,大臣们翻遍史书,对着老祖宗发明的各种刑法评头论足。

    “以微臣看,干脆炮烙吧。”

    “不可,让他闻到肉香了,岂不是美死?”

    “蘸上蜂蜜,引蚂蚁叮咬?”

    “不行,不能让他尝到甜头。”

    “剥皮实草?”

    “也不行,他还没贪我大明的钱呢……”

    “要不,找棵老歪脖子树挂上吧……”

    哪壶不开提哪壶……

    大臣们白了那年轻官员一眼,心说你也不看看崇祯怎么死的,说话也不看看场合。

    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朱再明居然同意了。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刑法被确定下来。

    因为有崇祯试用过的缘故。

    被称为大明帝国的最高礼遇,当然是刑罚版。

    犯人被绑住手脚,吊在一棵老歪脖子树上。

    于是,在朝阳门外的大路两旁,新移植过来的老歪脖子树上,挂满了人。

    老王头仔细检查了洪承晚身上的绳子,确认不会松后,双手拍了拍他颤抖的身子,语重心长的说道。

    “放心吧,我老王头不会直接捆你脖子的,就给你好好吊在树上。

    你呀,一时半会儿也死不了。

    我这是为你好,至少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