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蝙蝠图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14章 蝙蝠图 (第1/3页)2027年 4月,亮国火箭城
“您是说 240BPM, 4赫兹频率与地震预测有关吗?”大卫对布劳恩教授问道。
“是的,极低频( ELF)技术是近几十年来的热点,在潜艇通讯,地震预测,地下探矿等领域都有较好的应用。”
布劳恩教授接着说:“已知的几个大国,都建设了长波收发台网,在 4赫兹至 80赫兹频段监测地下自然源发出的电磁信号及其变化,用于地震预报。”
布莱恩教授继续他的讲解。
特斯拉认为,超光波或者叫“动态以太”,波长极长,只有恒星能被它入射,而行星及以下物体“尺寸”小于波长,所以就被绕射了。
这就像站在海边的礁石上观察,海浪滚滚而来,绕过水中插着的一根木桩,而能量都打在了尺寸更大的礁石上,啪啪作响。
水中的木桩却并没有被海浪打倒,甚至不受影响,是因为它的截面直径远小于海浪的波长,被绕射了,所以它对海浪的巨大能量几乎没有反应。
正常人听到超光波假说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为什么感觉不到呢?
因为“尺寸”太小的物体,相当于海水中的“木桩”,无法被海浪的波长入射。
太阳的直径足够大,如果真的有超光波,瞬时地从各个方向射向太阳,将其入射,灌入大量的能量把太阳“点燃”。
其中某一束超光波如果是从其他星体比如木星绕射而来的,那么这一束超光波与其他未经阻挡的波入射太阳的效果,或者说被太阳吸收的能量,应该是不同的。
太阳的表面并不是一个平坦的光球,光球表面的细部结构呈现出“米粒”状的斑点,暗区亮区交错。
按照超光波的逻辑理解,那些暗区斑点是整个银河系恒星,乃至是整个宇宙星系阻挡超光波的投影。
由于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运动速度较快的行星等星体叠加阻挡在阴影上,就会使得太阳表面相应区域吸收的能量产生巨大的变化。
引发磁场的运动,阴影部分降温就形成了太阳黑子,阴影边缘升温爆炸形成太阳耀斑。
太阳黑子周期性生成和变化,每个周期主要的黑子总是生成于太阳南北纬 30度左右并逐渐向低纬度移动,至南北纬 15度时,太阳黑子进入极大期。这就是著名的“蝴蝶图”。
看到这张“蝴蝶图”,震惊中,每个人都会陷入深深地思考。
为什么呀?
太阳黑子只出现在贴近黄道面的,正负30度纬度之间,并且周期性、规律性这么强。
没有一个太阳以外的影响和决定因素,简直是不可能的!
太阳系的主要行星和卫星都集中在黄道面上运行,上百万颗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相对于黄道面的轨道倾角几乎都小于 30度,其中,约 90%的小行星,轨道倾角小于 15度。
行星、卫星和小行星带与黄道面的位置关系与太阳黑子的分布区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在特斯拉的超光波逻辑里,这很好解释,太阳系的主要行星和卫星都集中在黄道面上运行。
而太阳相对于黄道的自转倾角只有 7.25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