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终章之归家

    第440章 终章之归家 (第2/3页)

太医一看,女子因为寒症不孕乃是常见的不孕原因之一,他家既然世代善于调理孕育,对这种情况自然也有应对之法。

    苏大夫就请了彭太医跟自己去辽州。彭太医一听是刘衡和颜汐,也没跟苏大夫说是旧识,带着医箱就跟着来了。家里人本来让他们在家过完年,苏大夫一叠声催促,两个人居然就这么出门,连年都是在路上客栈里过的。

    “当年我就觉得刘大人非池中之物,如今果然是朝廷栋梁。我这老友可是说了一路你们的事,他说辽州百姓都恨不得为你们立生祠呢。”

    “惭愧,我也只是尽了为官本分而已。”刘衡俊脸微红,认真地说道,“我既主政辽州,自然要以百姓福祉为己任,那些都是应当做的。”

    “好一句应当做的,可惜,有多少人肯像刘大人这样,尽一尽为官的本分啊。”彭太医翘着大拇指夸了一句,掏出药枕放在桌上,对颜汐说,“现在老夫也尽一尽医者的本分,为夫人诊脉,只盼微末技艺,能尽绵薄之力。”

    颜汐听苏大夫说彭太医有八分把握,就知道彭太医应该把握很大。

    她将手搭在了药枕上,“有劳彭大夫。”

    三年后,刘衡在上任户部尚书之前,带着家小回老家。刘族长写的家信里报喜,提到阳山村族学里如今又出了两个秀才;提到村中哪个族老故去了,自己也老迈,不知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再见到刘衡。

    刘衡想到多年未曾回到阳山村,趁着上任交接前,回去拜祭爹娘祖先。

    一行人轻车简从,从青龙镇的码头上岸,换了马车到阳山村。

    阳山村和以前完全不同了,那些土墙茅草房已经不见了,入目都是青砖黛瓦的农家小院。

    村口,刘族长拄着拐杖站在前头,后面跟着一些族老和族人们。

    最醒目的,是路边站着的一群穿学子衫的孩童,小的约莫六七岁,大的十三四岁,站成两列。而为首的是两个戴着生员巾少年。

    仓廪实而知礼节,刘衡出钱置办了族学祭田。阳山村的族学与其他地方不同,额外有算学等课程。所有刘氏宗族的孩子,五岁必须入族学开蒙,可以免费在族学中读到十岁。十岁后,若家里愿意继续供养,可以出束脩往上攻读,若是不愿读书科举,可以参加族学中算学等课程,待到学成出师,可以到外面找账房等活计,也可到与善茶棚里从伙计做起,一步步往上学。

    而族学的祭田里,刘衡专门留出二十亩良田作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