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兴尽,返京

    第143章 兴尽,返京 (第2/3页)

远处,不由暗叹:是他们救了你!

    …

    经统计,因战斗致伤致残者,总数多达四千余人,包括宣府、延绥、辽东的援军。

    朱厚照让他们都留在了大同,以便统一安置。

    大同是九边重镇,可也不需要这么多人来维护、保养各种器械,再说,这方面的事都有人在做了,可以安排一些进入,却安排不了太多。

    一个萝卜一个坑,为了安置这些人,将其他人挤走,只怕也会平生事端。

    李青、朱厚照、王勋经过商议,决定采用以工代养的方式。

    在王勋的建议下,朱厚照拍板建瓷窑。

    都是大老粗,织造类的活计他们做不来,瓷窑就相对简单许多,除了关键步骤需要老师傅,如淘土,分割瓷泥……这些简单类工序经过培训的士卒们完全可以胜任。

    当然,除了工钱之外,还有额外补助。

    李青还给这补助起了个名字——恩养金。

    接下来,就是选场地、建瓷窑,招技术型人才……

    在李青的建议下,瓷窑建在了军区附近。

    大同驻军这么多,瓷窑建起来自然快,才半月光景,就给建的差不多了。

    官窑老师傅还没到,迫不及待的朱厚照便让代王先找来一些老师傅,不为别的,他先过过瘾。

    代王自然不敢忤逆,很快就把人送来了,只求皇帝赶紧走人,别在大同溜达了,他害怕……

    数日后,

    威武大将军杯,威武大将军盆,威武大将军罐……相继出炉。

    那卖相……简直了。

    李青都没眼看,朱厚照却乐此不疲,洋洋自得道:“我烧的瓷器乃无价之宝。”

    确是如此,不仅王勋、江彬等一众将领眼馋,就连代王都派儿子来讨赏,既奉承了皇帝,又得到了实惠……

    朱厚照颇为大方,连千户都有份儿,玩得不亦乐乎……

    又半月后,户部款项到位,朱厚照这才去了一身泥巴,开始论功行赏……

    当然,朱厚照还是有品的,把借代王的钱给还了。

    该赏的赏完,官窑的技术型人才也到了,朱厚照又干起了没品的事,亲自为作坊题名——镇国公窑!

    李青扶额,劝了又劝,才让朱厚照不情不愿地改为正德窑。

    瓷窑的开工极大振奋了军心,朝廷如此负责,这让他们安全感满满,再逢战事也更敢拼命了……

    又逗留了几日,朱厚照也腻歪了,准备前往宣府。

    李青道:“宣府之后,咱们便回京吧,延绥,辽东相距较远,着人代为发放就是。”

    仅大同都耽搁了这么久,真要全部走一遍,怕是要到过年了。

    “我还想去江南看看。”朱厚照说。

    “我还想呼你的脸!”

    “那要不,你呼我一下,咱们去江南?”

    李青面无表情道,“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慈祥?”

    朱厚照:“……”

    …

    最终朱厚照还是妥协了,派江彬、刘禄分别去延绥、辽东代劳,与李青赶往宣府……

    不过,朱厚照倒也没让李青省心,发放完赏金、抚恤,就以体察民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