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麦收时秦人至

    22 麦收时秦人至 (第2/3页)

下去换人就行。宋羊松了口气,问道:“你今日来此就是通知我此事?”

    “哪有这么简单,原本的里门监也不用换,却要多设一个田典。秦国重农事,这是田官,你们里中商量一下,推一个人来做。”

    这还用商量?宋羊马上道:“我们桃溪里不必多想,就是韩川。”

    小吏也不奇怪,他也听说过韩川的名声,再者韩川还是个读过书的,正合适做田典。他饮了口菽浆又道:“你们三人也得熟背律法,今年十月前考核——对了,以后以十月为岁首,都别弄错,这几天得闲就去县里把新历法抄一份。”

    宋羊头都大了,一一记下,心说秦人这是有毛病么,好端端的十月变成岁首了?

    小吏走了,他还要去别的里让人推选田典,记录上报。这也是新收之地特殊,秦国旧有之地,田典这样的基层小吏也是得有人推荐然后通过考核才能做。对新收之地的人来说,这就是在新的国度第一次跃身而上的机会。

    有人靠人情,有人靠钱财,而韩川靠着天书,靠着这两年的积累,无意之间换来的名声,终于使他在秦国脱离了平民的身份,成了秦国一名小吏。

    新上任的桃溪里田典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带人重新划分田亩。秦亩是大亩,而淮阴一带还是小亩。收回来的小麦要脱粒要晾晒,水稻还要插秧,他不得不又雇了一个短工,不然实是忙不过来。

    正好,刚回到淮阴的梁高现在没了生计,听说他要雇人,主动找上门来。韩川做这个田典还没拿到官俸,就先得贴钱干活,心头那叫一个郁闷。

    好在桃溪里的百姓都还配合,没什么人与他为难,韩川这才抽出时间,在家背诵田典一职应该掌握的律法。他虽然没将家传书籍学通,但也是自幼就开始苦读的人,背起来还比较容易。

    尤其是跟还在痛苦背诵的里典宋羊比起来,韩川顿时觉得自己很幸福。反正短工都雇了,闲着也是闲着,他走了宋羊的关系,将能找到的秦律都借来通读了一遍,读出了一背的冷汗。

    这要真严格执行,平民是真不能当,他这个田典也要留神,因为稍一懈怠就会获罪,轻则倾家,重则判刑。里典就更惨了,要是有里中闹了贼死了人,里典和里门监就算当时在外,也要连坐。

    平民更不用说,好端端的都会因为邻居犯罪被连坐。这架势,不想办法立功弄个爵位来备着抵罪,韩川连觉都睡不安稳。不过看起来秦国对农事很重视,就算堆肥之术在秦国吞楚之前不能论功,那些良种应该也能帮他弄到爵位……他得好好筹划一下。

    桃溪里的乡邻对秦律还不是很关心,他们关心赋税。韩川也关心这个,还特意与宋羊一起去县里询问过,回来告诉乡人:“田租不算重,十二税一,但另有口赋和户赋,一年也要交不少钱。”

    乡人倒也接受良好。楚国也有军赋,总归在田赋之外都要另交钱,哪国都一样。他们无所谓,韩川却是学得越多越害怕。

    林芦见他读得痛苦,将自己研读的天书放下,也陪他一起学秦律。读着读着,韩川就发现妻子夜里有点失眠,他偶尔夜里醒过来,就见林芦也醒着。

    一问才知道,是读秦律读出来的。

    “秦律实在太严苛了,但是我更害怕的,是这些法令背后的意思,读着比冰还叫人发冷。”林芦拉过韩川的手,垫在自己脸下,才觉得有了些暖意,“良人读过法家的书吗,不是说秦律都是法家定的。”

    “没有,家中的藏书还真没有法家的。”韩川将妻子搂在怀里,轻声问,“我们就是小民,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只是要设法弄到爵位才好,不然动辄得咎,这日子可怎么过?”

    “良人,你没有想到天书里对扬国的总结吗?虽然那里没有法家,可书中所言帝王统治之术的愚民弱民之策——你再想想那秦律,难道不也与之相符?”

    韩川打了个寒颤,这才将天书中对扬国理念的总结,与秦国的律法对上号。他最近正把秦律往死里背,熟悉得很,当即想起许多内容。

    虽说有些比楚国合理,但事关民生国本的许多内容,确实是奔着削弱百姓而去。战时平民尚可以军功获赏,等齐国也归于秦治下,这条路也走不通了。那小民除了种田做工,还能有什么出路呢?

    秦律似乎也不需要他们有出路,只要他们勤力作活,成为大王的兵丁与赋税就好。

    这……这与他拜仙人为师,读天书开智,立志所要做到的事情,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