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庐中对

    第16章 庐中对 (第3/3页)

汉高祖起于微末,以三千乡党子弟为根基,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终有两汉之兴。”

    凭借完三位帝王后,他总结道,“以贫道看来,效仿司马氏为下下策,隐患太多,名声太差,当为大帅所不取;效仿汉高为上策,就是不知大帅有没有为李星云准备好他的萧何、张良,樊哙、韩信以及三千子弟兵?因此,我猜大帅应是意属中策,效仿光武帝,选一镇诸侯为李星云充实根基,而后辅佐他征伐天下。不知对否?”

    袁天罡陷入沉默。

    不吹不黑,就张希圣的这番话,如果再将上中下三策仔细展开讲讲,价值不亚于这个时代的一篇隆中对。

    毕竟诸葛丞相的隆中对,其主要内容也不过就是先帮刘皇叔分析了一番天下诸侯,然后为他指出了“跨荆益、联孙权,待时出兵”的发展战略而已。

    换句话说,这是一篇顶级策论的开篇。

    袁天罡固然武功盖世,忠心耿耿,坐看天下风云三百年,但说句真心话,他并非顶级策士,战略眼光也就那样。

    刚才张希圣这番话其实已经在拼命夸奖对方了,如果按照原剧情看,这位自诩垂钓天下的不良帅,为李星云准备的称帝道路其实连司马氏那种都不如。他想的是通过用间等手段除掉如朱温那样不愿意尊奉李星云的诸侯,然后让其他诸侯直接拥立李星云为帝。

    问题是,这样登基的皇帝,与傀儡何异?

    难道李星云一辈子都要靠不良人的恐怖威胁来驱使各路诸侯,治理天下吗?

    这简直是离了大谱!

    也正是因为袁天罡一开始根本没想那么多,所以在听到这番上中下三策的言论后,才会受到极大的触动。

    他毕竟看过了李唐三百年风云,自己虽然提不出来什么高明的策论,但分辨的能力还是有的。

    此刻,这位仅凭一己之力威压天下的不良帅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

    因为他发现,哪怕是被张希圣鄙夷的下策,其结果似乎也比自己为李星云安排的道路要强上不少。

    更别提还有中、上两策了。

    难道,本帅的谋略真有这么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