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汜水关诸侯齐聚

    第39章汜水关诸侯齐聚 (第3/3页)

意料的,袁术、袁绍并没有孤军进攻洛阳,而是向汜水关而来,显然是要集中兵力,在这里与董卓决战。

    张邈马上坐不住了,立刻传令,大军开拔,兵发氾水关。

    而这一次,所有人战意似乎都很浓,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率领五千兵马为先锋,首先杀向了汜水关。

    在盟主跟前要表现一番,而且还想立点功劳,鲍信的想法很美好。

    其他诸侯也都有些羡慕,可惜自己反应太慢,这个头功没抢来。

    可是仅仅过了不到一天,斥候送来消息,让所有人又都感到庆幸。

    鲍忠在汜水关下大败,全军覆没,而他也被华雄砍了脑袋。

    这一下,众诸侯又重新认识了董卓,认识了西凉兵。

    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瞧啊!

    华雄才是董卓麾下第四猛将,前番击败了江东猛虎孙坚,这一次又让鲍忠全军覆没。

    还是长水校尉陶应说的对,要稳扎稳打。

    五六十里的路程,大军足足走了三天,才到了汜水关前。

    袁绍和袁术这两路大军也都来了,现在真正是十八路诸侯聚齐了。

    二十多万兵马齐聚汜水关下,连营数十里,锦旗遮天蔽日,声势浩大。

    盟主袁绍立刻传令,各路义军首领在中军大帐议事。

    很快,大家都来到了中军帅帐。

    袁绍坐在主位上,其他诸侯分列左右两边。

    右边一列,分别是袁术、韩馥、陶应、孙坚、桥瑁、张超、张扬、鲍信

    左边一列,分别是孔伷、刘岱、公孙瓒、张邈、袁遗、孔融、曹操、王匡。

    这座位是很有讲究的,袁术是后将军,韩馥是州牧,他们职位最高。

    孔伷、刘岱都是刺史,紧随其后。

    其他的基本都是一个级别。

    而陶应代表的是徐州刺史陶谦,麾下兵马又是其他太守中最多的,因此位置靠前。

    而每一个诸侯的后面,都站着一员或者几员大将。

    最显眼的就是陶应和公孙瓒。

    典韦、赵云、徐晃、臧霸、刘备、关羽、张飞、严纲。

    这些人众诸侯虽然认识的不多,但都能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强大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