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夜谈 III

    第十二章 夜谈 III (第3/3页)

离城,城就破了,那只不过是更彰显大人之能而已。”贾旭笑着说道:“而且鄂州城破不了。蒙军围城月余,攻城不辍,早已是师老兵疲、强弩之末,无能为矣。更何况,忽必烈现在的头上,还悬着一把利剑!”

    贾旭说到此处,顿了顿,吊了吊他爹的胃口,方才继续说道:“蒙哥身死,蒙古大汉之位空缺,这忽必烈就不想争上一争?他又能在这鄂州城下等多久?就算他放弃争位,不惜一切代价,攻下鄂州城,甚至横扫江南,灭了我大宋又能如何?到时新上位的蒙古大汉,对他这个资历深厚、甚得众望、又刚刚立下大功的宗王会怎么看?一纸诏书召他回京,好则寻个封地小心翼翼惶惶度日,坏则良弓藏、走狗烹,不过如此。所以忽必烈不是可能回去争位,而是一定会回去争位!他在这里耗不久了!他现在还不退兵,无非就是想打下鄂州城,挟大胜之威回军,为自己争位增加筹码而已,而当他最终意识到自己破城无望之后,他就必定会退兵,而这一天,已经不远矣!”

    贾旭终于将话收尾:“至于蒙古蛮子退军之后,大人立下不世之功,升官封赏、执掌权柄,都是顺理成章之事,无需多言。只希望到时大人不要忘了今日之约。”

    今夜整场的谈话,对此刻的贾似道来说,是给他内心很大的震撼的。倒不是说贾旭说的这些有多么的神谋鬼断,很多事情基于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都是很合理的推断,见识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人很多,也不算如何稀奇。

    让贾似道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贾旭的表现。在贾似道的眼中,自己的这个儿子,从小顽劣,不喜读书。自己虽然当初也是个著名纨绔,但他的父亲贾涉是个一板一眼的传统文人,还是逼着他读了很多书。而他在对待后代上,显然没有自己的父亲那么有耐心,加之常年在外做官,使贾旭一直处于一种放养状态,成天在临安和其他官员家的那些不着调的公子哥们厮混。

    毕竟贾似道骨子里觉得做个纨绔也没什么不好。自己当年也是个纨绔啊!

    可自昨夜至今的贾旭,却给了贾似道截然不同的感受。

    遇蒙古刺客时的冷静应对、献填城之计时的有所担当、筹粮草石木时的略施伎俩和刚才谈话时的沉稳善谋,这些品质在贾似道看来,不仅不该出现在自己这个一贯胡闹的儿子身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可以划入英才的行列!(当然他作为看孩子的家长,心里对贾旭的表现毫无疑问的有所夸大)!

    区区两年不见,变化这么大么?

    贾似道面色依然平静,久居高位,这般遇事不改色的本事还是练成了的。他又品了一口茶,舒缓了一下内心的激动,然后缓缓的说道:“那我们就静待局势发展,看你今日之言,是否都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