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撤军

    第十八章 撤军 (第2/3页)

    通往大蒙古帝国的首都和林的各条道路均已被封锁管控,往来人员货物都受到了极其严密的排查,要不是与忽必烈私交甚笃的同父异母弟末哥在暗地里相助,察必的这封信,甚至出不了和林!

    而察必的信中写到,和林众臣已经在私下谋划,准备立阿里不哥为新任大汗。阿里不哥及其党羽在城中四处散步观点,称大蒙古的传统就是幼子守灶,不可违背。而阿里不哥已经开始以监国的身份在城中行使职权。

    不仅如此,阿里不哥还四处派人持监国手令调遣军队,其中阿蓝答儿竟跑到开平调兵,脱里赤竟跑到燕京附近征集民兵!要知道,这两地都是忽必烈的核心势力范围、根基之地,阿里不哥要对自己动手的心思已经是昭然若揭!

    忽必烈知道,自己一向不讨蒙古诸王公贵族喜欢,尤其是以窝阔台家族、察合台家族为首的漠西、漠北贵族,更是恨自己入骨。他们诟病自己不依仗蒙人,而是更多的重用汉臣。忽必烈当然清楚这只是托辞,他们自己帐下不也有许多回回人、畏兀儿人、康巴人、阿速人、钦察人、罗斯人?

    孛儿只斤家族起于漠北部落,能够风卷残云般席卷天下,靠的就是兼容并蓄,人尽其才!民族、宗教、习俗,这些别人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微小差异都能打出狗脑子的事情,我大蒙古国一概是无所谓的,只要你能为我所用,一向是来者不拒的嘛。

    那怎么偏偏汉人就不行?

    因为他们怕的根本不是汉人,而是汉制!

    大蒙古国几十年间崛起漠北横扫寰宇,杀人无算。但人是杀不完的,就像草原上的野草,牛羊啃过、野火烧过,春风一吹,又是郁郁葱葱,遍布荒野。

    他们只是用杀戮的手段,逼迫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人加入他们,然后再用继续向外征讨掠夺来的利益将他们与自己绑定在一起,使“他们”变成“我们”。

    往好听了说,靠的是包容,说直白些,不过就是松散、是妥协、是放纵!

    这些人只需表面上的恭顺,上缴象征性的赋税,逢有出征时派些治下贱民自备牛羊兵甲去随军,就可以土皇帝一般无拘无束的在自己的领地中逍遥快活,帝国还要定期给予他们天量的赏赐。

    每有大汗更迭时,还可以各自选边站队,待价而沽,挟恩求报,火中取栗!

    这样的蒙古“传统”,他们又怎么可能不拥护?

    而汉制,代表的是统一,是集权!是嫡长子继承,是流官移镇,是编户齐民,是四时税赋。是在他们碗中抢食,心上割肉!

    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害怕!

    忽必烈也是蒙古王公贵族,他也不想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但是他的势力范围就是汉地啊,这里遍地都是遵汉礼、守汉法、行汉制的汉人,数以千万计的汉人,他不依仗汉人,他又能依仗谁呢?那些只知道冲冲冲、杀杀杀,喝酒吃肉睡嬢们的蒙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