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撤军

    第十八章 撤军 (第3/3页)

    要想统治汉地这千千万万的汉人子民,就要行汉制,就要用汉臣。而行汉制、用汉臣,就必然是蒙古王公贵族的眼中钉、肉中刺!

    对于忽必烈来说,这是一道无解题!

    他甚至不能选择放弃。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何况他远不是什么匹夫。就算他不去争这个大位,待阿里不哥站稳了脚跟,会放过他这个一向感情不睦的哥哥、掌握整个汉地实权的漠南总管?

    甚至不用阿里不哥出手,那些追随于忽必烈麾下的汉臣、汉将,又怎可能允许他不争?只怕他但凡流露出一丝不争的态度,这帮汉臣下一刻就会学大江对面宋国先祖旧例,把皇袍强按在他身上,逼他称大汗!

    想到这里,他一声长长的叹息。拿起身旁的马奶酒,喝了一口。

    自己也是蒙古人,汉人的苦茶,始终也喝不惯。

    这些年来,虽然身处汉地,有数不尽的珍馐佳肴、绫罗绸缎、华屋广厦,可他坚持喝马奶、戴笠帽、住毡帐,就是要不断的提醒自己蒙古人的身份,可自己那些蒙古同族,却早已经将他视作汉化的异类,恨不得食其肉、啖其骨了吧!

    放下手中的酒杯,他又看向了另一封信。

    这封信来自自己最痛恨的对手、宋军前线统帅、右丞相贾似道。洋洋洒洒数万言,掐在手里厚厚一沓,意思却很简单,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打到现在双方精疲力竭、难分胜负,不如讲和停战、就此罢兵,你赶紧带兵回去争你的大位吧!

    “唉。”忽必烈又一次叹出气来,看向谋士郝经,询问他对于贾似道信函的看法。

    郝经本是金人,金亡后随父母家人流落河南、辗转顺天,因才名被张柔荐于忽必烈麾下,入金莲川幕府,上书条陈军国大事民间利病数十事,而被忽必烈备为顾问,优礼相待。

    此次南征,郝经本就持否定态度,一再向忽必烈谏言,不应急于南下,而是要将精力放在革除弊病、创法立制、屯田垦殖、巩固内部上。忽必烈此时将此事问策于郝经,实际上表现出来的倾向已经无比明显。

    而郝经自然借此机会再次向忽必烈讲述“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又分析蒙宋双方当下的情况,说大蒙古国虽然兵威强盛但是“诸侯窥伺于内,小民凋敝于下”,而宋国则是“君臣辑睦,政事修明,无衅可乘”,力劝忽必烈班师北上,先争汗位,待大事归定之后,再寻机谋宋。

    想南下之初,郝经劝忽必烈休兵时,帐下众文武各个激奋,痛斥郝经胆小怯懦。而如今还是这些帐下众文武,听着郝经的慷慨陈词,各个都低着头不言语。忽必烈知道,他们均是疲敝不堪,早就想退军北还了。

    罢了,那就退军北还吧!待回了开平,稍加修整,便与阿里不哥那小子争上一争!若是争败了,自然万事皆空,不必说它;若是争胜了,届时集合整个大蒙古帝国的军力,再来饮马大江,一决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