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不朽

    第十九章 不朽 (第2/3页)

爆炸的时代,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很多时候让吕文德都觉得别出心裁、格局大开。尤其是贾旭将自己手中的那架望远镜给了吕文德,更是让他大为惊奇,不禁生出了招揽之心。

    “不如,我去与师宪兄谈谈,今后就让你随我左右吧。”

    贾旭自然是不可能随在他左右的,他可不想未来困死襄阳孤城。

    好在他也不需要纠结太久。闰十一月初七,城外蒙古军队缓缓退去。次日吕文德放出斥候回报,蒙古军队已在青山矶陆续渡江北返。至初十日,贾似道的信使便到了鄂州,除了互通消息外,还邀请吕文德到黄州一晤,共商今后军事。

    贾旭自然也要带着这些日子写的数百页手稿,跟着吕文德一起去黄州。临行前杜韵茹请求贾旭允许她招家人前来拜别,结果杜兆财老哥俩来了之后,看见茹娘梳的依然是丫鬟髻,顿时面露戚戚,又引的茹娘一阵哭哭啼啼。

    贾旭站在屋门口,听着屋内伤离别,看着屋外远处隐约的鄂州城墙,竟也有些感触。

    如果出生之地为故乡,那么作为自己穿越而来的第一座城市,鄂州应该也算他今世的故乡吧!只是今次一别,就不知道再要多少年月才能有机会回来了,而城中这些时日结识的人们、忙碌的人们、勇敢的人们、可爱的人们,在今后的岁月中,注定还要经受无数的苦难。

    现时的自己能够清楚的预知到他们的命运,却还对此无能为力。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大山。”虽然说这句话的人是个煞笔,但个人命运面对时代洪流的无奈,以及自己身上隐约担负的责任和使命,还是让贾旭觉得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贾旭带着杜韵茹、柳安儿、柳安儿的娘柳王氏、两个双胞胎弟弟柳猫儿、柳狗儿——是的,那个年代的老百姓给小孩子起名字就是这么霸气——一随着吕文德进到黄州城内,已是闰十一月十五日中午。

    让贾琏帮着将一行人安置在后宅,贾旭没时间收拾身上的卜卜风尘,便要按礼先去正厅拜见父亲贾似道。

    如今的贾似道正是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蒙古大军已经陆续北撤,与北方各处传来蒙古内部大汗之争一触即发的线报相佐证,想来忽必烈忙于争位,一时之间必将无暇南顾,风雨飘摇中的大宋终于难得的迎来了喘息之机。

    而为大宋带来这一切的,正是他贾似道!是他突入鄂州坐镇,在蒙古大军的疯狂围攻下守住了这座大江中游的锁匙;是他冒着万般艰险移司黄州,汇聚各地援军,复振大江下游宋军士气;是他在无比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最终熬走了蒙古大军!

    古之士人讲“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无数人将之视为毕生的追求。贾似道此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