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风浪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三十四章 风浪 (第1/3页)

    张世杰讲第一节课兵法时,贾旭也会坐在下面听。而第二节课由贾旭来上,让张世杰在下面听,讲的是算学。

    这就叫张世杰有些看不懂了。教士卒兵法,虽然感觉有些小题大做,但勉强还算贴边,教他们算学,难不成是要去当商贾?

    他向贾旭表示了自己的不理解,贾旭则苦口婆心地给他讲了一番大道理:通过算学的学习,可以培养严密的思维方式,加强逻辑推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策略性思考能力等等等等。

    张世杰表示我还是没懂,但我听你的就是了。

    只是算学真的不好学,背九九乘法表也就算了,分数是什么东西?小数是什么东西?一元一次方程又是什么东西?

    每天一节的数学课对于这一百多个军汉来说简直就是种折磨,而更大的折磨是贾旭上完课还要留作业,每天十道计算题。他们每晚要在各自的船舱中借着烛光掰着手指头计算,睡前要将作业上交,第二天上午贾旭批改之后,下午上算学课时要公布前一天的成绩!

    张世杰连考了五天的二分、三分(满分十分),被贾旭在课上点了名,感觉特别的没面子,私下没少找贾旭请教、补小灶。后来终于稳定在七八分以上,甚至有一次考了十分,绝对算得上是佼佼者,成为了贾旭口中的“学霸”,让他在其他亲卫面前愈发的趾高气昂起来,仿佛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

    第三节课,依然由贾旭来讲,名为格物学。

    一支新式的军队,自然不能是将万事变化和因果都归于神祇的迷信的军队。只是贾旭也不可能直接给他们讲什么是四大基本力什么是分子原子,过于超前的理论只会击溃当世人的精神堤坝,造成思想的混乱,还是要借当世思想的壳,来行后世科学的实。好在贾旭的目的只是让他们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在潜意识里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而不是真的奢望要在他们中培养出科学家。

    贾旭借的壳自然就是当世推崇的理学大家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究查事理。当然,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在于强调个人道德修养,而不在于对自然物理的认识。贾旭借他的壳,也只在于可以让人更容易接受而已。

    与算学课用的是贾旭亲自编写的教材不同,格物学则是用沈括的《梦溪笔谈》。

    这本古代科学巨著,却是由北宋的政治家所著(沈括做过相当于副相的三司使)。而书中总结了大量的科学成就,虽然截止于北宋,距现在已是将近两百多年以前了,但是古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缓慢,而且特定的技术只在特定群体中传播,普罗大众是没有渠道,也没什么兴趣知道这些的。

    如今贾旭将这本书拿出来当作科学教材给大家授课,由于是本朝先贤所著,不会引起旁人的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