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茶馆

    第五十四章 茶馆 (第2/3页)

让他大为震撼。江淮、两湖之人谈昌化军色变,称之为“地狱”,可从昌化本地百姓的精神面貌上观之,却绝非如此。人们脸上不自觉流露出的满足、自信和希望,自己从未在其他地方的百姓脸上见过。一路上的一点一滴,旁人也许不曾多想,他却是个细心之人,这对他来此之前心中预设的场景大相径庭,让他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

    陆秀夫与贾旭一同坐在车上,感受着车轮压过铁轨,载着上百人奔腾驰骋;看着直耸入云的炼铁高炉,和炉下正忙碌的将铁水引入各处模具成型的匠师、往来搬运的学徒;铁厂东南侧开始向西成排有着独特整齐美感的新式建筑;尤其是看着井井有条的流徙营和营中脱胎换骨的人们,其中一人,他在书院中相识,也曾是官宦家子、养尊处优,前段时间坐罪流放,此时正趴在地上用一块磨刀石打磨着怀中的铁器,那副全神贯注的模样和磨好一块之后脸上的由衷喜悦,更是让自小便以沉静著称的陆秀夫甚是心神不宁。

    昌化之前是什么样子,陆秀夫不知道,但是各式县城,陆秀夫没少游历见识过,原本的昌化只会更差,不会更好。而短短不到一年,新的昌化便能如此,若是给贾旭十年时间,他也许真能将这里建成一个翻天覆地的样子?

    整日下来,他一言不发,贾旭也不管他,只是带着他四处参观,自顾自地介绍。这种人思想深邃,你无需与他讲太多,他自己自会去想,同时他又意志坚定,你与他讲太多也无用。直到下午从城北归来,在昌化城中下车之时,看着旁边书院放学时背着小包走出大门的欢快的学童们,他才第一次开口说话:“你打算怎么做?”

    贾旭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然后答道;“一年的学期确实太短,如果可以的话,每个人都应该自六七岁时便上学,至少学至十五六岁。而且这种学习应当是强制性的,我愿称之为义务教育,所学内容除孔孟之道外,诸如算学、格物学乃至于身体的锤炼都应该包含在内。我如今财力实在有限,不过待到日后,我一定会将其实现的。”

    陆秀夫点了点头,转而又摇了摇头,自嘲的一笑着说道:“我问的不是这个。我是问,你打算怎么来做大宋的中流砥柱?”

    贾旭眼前一亮,这是动心了啊。

    “我们两个总不好站在大街上就这般说吧。”他将手指向一旁说道:“这里有间新开的茶馆,前几日我看还在修葺门面,不想今日竟已开张了。不如我们就到茶馆之中,一边品着香茗,一边详谈如何?”

    陆秀夫点了点头,二人便进了路边这座新开的茶馆。进门之后见屋内装饰古朴,往来的小厮举手投足间竟也透着些不凡,可见店主人品位极高。贾旭问迎上来的门童:“可有雅室?”

    门童伸手一引,淡淡的说了句:“二位客观请随我来。”然后便转身向内走去。二人随着门童而行,穿过外堂,转过一个照壁,见内有天井,道路四通,正面应是店主人所住宅院,两侧便是雅室。二人进了其中一间,绕过门口绣饰精美的屏风,室内摆设典雅别致、古色古香,紫檀木的案几上精雕细琢,墙上挂着笔锋不俗的山水画,角落里摆着琴架,上面放着一把古琴。

    二人对案而坐,贾旭叹道:“却不想这里也有此般典雅之处,恍然间竟似身在临安。”

    陆秀夫说道:“我观军使所建之新城,走的是整齐大方的路子,还以为你不会喜欢这般风格。”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好东西谁不喜欢?”贾旭笑道:“新城乃是为未来的城中百姓所建,主打的是一个物美价廉、量大管饱,各个都这么雕琢,我可没那么多钱。”

    他指着墙角的古琴问引路的门童道:“你这里还有歌姬可以抚琴么?”

    门童答道:“小店刚开,歌姬还没有,只有主人家会抚琴。”

    贾旭点了点头说道:“我二人今日在此谈事,倒也不劳烦主人家。你且将店里最好的茶上一壶来,在外等候便是。”

    “军使还懂音律么?”陆秀夫问道。

    “哪里敢说懂。”贾旭笑着说道:“我是个粗人,只是之前在临安有幸听过姜盼盼姑娘抚过一首沁园春,真个琴艺通神。”

    “还做了一首词。”陆秀夫说道。

    “对,还做了一首词。”贾旭颇为惊奇:“君实先生如何得知?”

    陆秀夫说道:“何止我知,全临安的人都知道。丰乐楼的头牌姜盼盼姑娘忽然自赎其身,老鸨不许,盼盼姑娘竟以死相逼,闹得满临安城沸沸扬扬,最终惹得皇帝都出面说项,才得如愿。世人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