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沂源乳虎 第十一章:梦里难分主与客

    第一卷:沂源乳虎 第十一章:梦里难分主与客 (第2/3页)

(步、伬)长的靠尺递给了张先生。

    接着说道:“这个长短,在人的单步与复步之间,我认为比较适合,为了区别,我将之命名为伬,单立人的伬。”

    接着把双手举在胸前,说道:“至于说为什么用十进制,只是因为我们都长了十个手指头。”

    又说道:“这世间的一些家学传承,很多都在这些度量衡上做文章,故意将自家的尺子什么的,搞得与众不同,让外人看了莫名其妙,模仿起来困难重重,我也有此意。”

    张先生:“这套东西确实很妙,但向上累计好办,向下分割却很难,十的一半是五,可五的一半怎么办?”

    杨炳:“这个吗!要是人人都是双手六指就好了,就可以用十二进制了!”

    张先生差点没笑出声来,这孩子当真调皮诙谐。

    张先生:“看你对长度的命名,你是知道‘分厘毫秒忽微’这个逢十退位的说法的,先贤早有明示,就如你所言,人生十指,用十进制,掰指头算账确实方便些。所以这套规制难在制造器具,而不是难在使用。这个工匠们是有办法做到的,我在书中看过。”

    杨炳来了兴趣,问道:“怎么办到的呢?”

    张先生:“立一平整之木板,将待分之尺水平放置于底部,上方垂一丝线于一端,将另一条丝线固定于另一端,用一短线在其上量出一段,首尾相衔,衔接处以墨做记,反复如此,划分出欲分之数,将此丝线的最后标记处与前线相交,固定之,垂丝线于每个标记处,下交尺处即为等分之刻度。”

    杨炳暗道:“这不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原理吗!谁说中国古代没有几何知识的?只是没人总结归纳,没有形成体系罢了。”

    杨炳对张先生说道:“这么说,这套制度所用测量器具,是可以制作出来的了?”

    张先生:“咱庄中工匠就可以做到。”

    杨炳:“那就有劳先生操办此事,而且我感觉此规制尚不完善,或有谬误不便之处,也请先生纠正改良,予以完善。”

    张先生:“这个没问题,今日下山,我就召集工匠进行。”

    杨炳:“那就有劳先生了,还有一事相求?”

    张先生:“你说!”

    杨炳:“若有人问起这套规制之事,先生就说是我提出要求,先生规划制定出来的,您看如何?”

    张先生:“这是为何?”

    杨炳:“我年纪还小,有些东西还是不暴露出去为好,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很容易遭遇嫉妒磨难。”

    张先生:“小小年纪,懂得藏拙,甚是难得,我知道分寸了。”

    杨炳见张先生挺配合自己,决定再放出去点东西勾着他的心思。

    杨炳:“方才听先生说工匠细分刻度之事,我觉得这里面隐藏着精妙的道理,世间百工,其间传承的此类技巧应该还有很多,我想其中必然也隐藏着深刻的道理,若一一将其剥离出来,引申发展,应该可以成为一门用途广泛的学问,世间百工,皆可为用。”

    张先生:“这个学问自古就有,名之为‘形学’,你可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杨炳:“我觉得要有几个步骤,一曰立名,将各种形状一一立名;二曰定义,将这些形状固有之特性归纳出来,以定其性;三曰定理,将各种固有之理总结出来,为今后推演之基础。四曰公式,用算数之法形成一定之规,用以推演世间事物。五曰符号,我观算书,皆用文字表达,太过繁琐,可以创造一套简单的符号系统来表述,算学中也应如此。这几项,用总结、分析、推演的方法进行整合整理,当有所为。”

    张先生:“还有吗?”

    杨炳:“暂时只想到了这些。”

    张先生:“你就是个妖孽!真想把你的心挖出来看看,是长成什么样的,恐怕比干的七窍玲珑心也比不上吧?”

    杨炳:“先生,挖心没用,我认为这些归这里管。”说罢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