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风雪潜龙 第三十三章:漫漫商途家万里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卷:风雪潜龙 第三十三章:漫漫商途家万里 (第1/3页)

    杨森本来打算旬月之内准备好货物北上,但庄中所产货物供不应求,好多就近的商家现钱进货,不少人直接找到三位庄主,都是多年的故交,让老管家疲于应付,所以一直凑不足北上所需。加之庄子内诸般事务齐头并进,也颇为牵扯杨炳,转眼间秋风渐起,众人尚未能成行。

    一再耽误之下,已至白露时节,已到了玉米和红薯采收的季节,有了马铃薯的先例,众人自然对这两样作物期待值颇高。

    这一日开镰,玉米的产量又让众人震惊不已,红薯的产量更是骇人,杨家庄众人少不得又是一顿哭天喊地的发疯,有这几样神粮在手,想挨饿都难呀!

    这几样作物一旦推广开来,得少饿死多少人呀!

    眼下杨家庄需要准备的新货自然就是杨炳搞出来的糖、酒和兵器。

    糖霜制取技术经过工匠们的摸索已经成熟,用精美的瓷瓶包装,颇受南北两边高官富豪的喜爱,二庄主已经又跑了一趟宋国,运去的糖霜卖出了天价,运回了大量的粗糖。

    包装则是选用了不同档次的瓷瓶,用以区别价位。不同档位价格差距很大,都是用不同批次的原酒勾兑而成,口感虽有些差距,其实本质上没什么不同,这个当然是杨炳的意思。

    兵器中的绣春刀主要卖给南面,又设计了一款符合北方审美观点的弯刀。

    杨森催得急,老管家只好暂停了一些客商的货物,全力准备三庄主北上所需。

    杨家商队经营范围颇广,外购大于自产,杨松将南面的货运回来,杨森往北卖,杨森从北面运回来,杨松向南卖。

    外购的货物多在两个外庄囤积周转,毕竟主庄这边交通不便,运输太过困难。

    此次从主庄装运的货物主要是烈酒和兵器,糖霜当然也要带一些。

    兵器都是铁家伙,不怕磕碰,烈酒就不好办了,容器是些坛坛罐罐,都是易碎品,包装运输极其困难,废了好些功夫才摆弄妥当。

    这一日大伙在酒坊查看备货情况。

    伙计们正在将一瓶瓶的烈酒装箱,杨森见有些瓶子和大伙商定的瓷瓶颇为不同,拿起一瓶来说道:“这是药玉吗?”

    随同的杨康脸上一红,回答道:“算是吧!”

    原来这是杨炳试制玻璃的失败品。

    药玉就是琉璃在两宋时期的称呼,博山琉璃甲于天下,据说琉璃最早是炼丹师炼丹搞出的副产品,山东自古道教兴盛,搞出这东西来也不意外。

    博山在此时归益都府管辖,与沂源毗邻。

    博山与沂源接壤,相距甚近,后世同在淄博市境内。博山琉璃作坊甚多,琉璃本也是杨家的货物之一,杨家庄也有些会制作琉璃的工匠,但水平有限,造不出高档的货物来,杨家所售卖的琉璃是在博山的作坊里采购。

    杨炳想制造些玻璃出来作为实验器皿,但他只是兵器爱好者,当初又不知道自己要穿越,当然没有对这个穿越神器过多关注,对于如何造玻璃只知道个大概。想到玻璃和琉璃相似点颇多,于是找到几个会制造琉璃的工匠一起试制玻璃,结果搞出来个四不像。

    搞出来的东西既不像琉璃般光彩照人,也没有玻璃的透明,让杨康好一顿嘲笑。

    张先生和金老也笑呵呵地说他并非无所不能。

    玻璃没有造出来,只好废物利用,用来制造酒瓶。这琉璃不是琉璃,玻璃不是玻璃的东西造价不高,用来制作酒瓶倒也合用。

    当众人看到杨康的兵器装车的时候,众人不禁暗暗摇头,感叹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原来杨康此次出行竟然带了三柄长兵器,都是他磨着金老给他打造的。

    第一把自然是长枪,原来杨康所用的铁枪是训练所用,用的并不是太顺手,也不够漂亮。这把新枪通体精钢打造,雕龙画凤,三棱枪尖,重量适中,是杨康为了配合自己的枪法设计而成。

    第二把竟然是一柄方天画戟,这种兵器实战中基本没人用,只是作为仪仗使用,杨康看话本中三国吕布用此兵器,便磨着金老给他打造了一柄。

    第三把就更离谱了,竟然是一柄三尖两刃刀,原型是西游中二郎神的兵器,那一日金老误将他当做杨炳,要跟他探讨些技术问题,搞得杨康异常烦躁,为了报复才让老金打造出来,看来杨三郎是要当杨二郎了。

    杨庄主看着儿子这几样兵器不禁莞尔,对金老说道:“怎能陪他如此胡闹!”

    金老道:“几个玩具而已!你儿子还小呢!”

    这一日货物终于准备妥当,杨炳也已经将诸多事项交代明白,杨康辞别父母随三叔北上,母亲周氏夫人自然少不了一番叮嘱唠叨。

    杨熊要看着几个作坊,杨罴要练兵,兄弟两个这次又不能跟着少爷出门。

    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杨家庄众人押运着货物出沂源盆地沿着曲折的道路向西而去,在汇合了东平府人马后转而向北逶迤而行。

    自古以来行商最难,即使到了后世法治社会,车匪路霸明抢暗夺,公职人员吃拿卡要、非法收费也是常见,这个时代更是艰难,官府、土匪、地方豪强雁过拔毛,轻则损失财物,重则有性命之忧。

    杨家在官府没有强硬的后台,当年迫不得已开始经商,筚路蓝缕,开辟商路,其中艰难当真是一言难尽。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在年复一年的孝敬打点之下,沿途无论是官府、豪强还是绿林山寨多少都会给些面子,加上自身护卫武力也颇为强悍,这条商路已经勉强算得上通畅。

    多年行商的经验累积,杨家商队已经有一套行进的成法:打了杨家商行旗号的大队居中,前面两组哨探负责侦查路况、打点关卡、安排大队人马的食宿;后面两组哨探负责警戒。

    哨探小组都选择骑术高超的庄丁充任,小组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