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第2/3页)

生清凉之意,便在树阴小住歇脚。

    可谁知竟然在这里遇到一伙形同猛虎的恶汉,为首的一人身材魁梧,面目狰狞,他向陈和尚一瞥,冷笑着咆哮道:"和尚且住脚!这里乃是我等大王爷的地盘,你若想通过,可得先掏出身上的些许值钱之物来打发我几个!不然别怪我不客气了!"

    陈和尚淡然一笑,并不还口。那魁梧大汉见他这般无所畏惧,勃然大怒,挥手就把手下们一拥而上!

    这伙人个个凶神恶煞,拿出了家伙杀器凶器横加,向陈和尚团团围住。陈和尚始终闲庭信步,面不改色。

    那大汉见陈和尚这般泰然自若,竟也被他的出尘神风所逼仄退避三尺!可随即他又勃然大怒,一声狞命喝令手下们:"给我杀了这个不知死活的和尚!"

    话音刚落,陈和尚突然祥光普照浑身,体内顿时迸发出一股惊天动地的无上佛力,宛如万马奔腾,狮子吼浪滔滔不绝!

    这一声号啸之下,顿时将那些凶徒尽数镇压,个个身不由己地跪伏在地!就连为首那魁梧大汉也被镇的浑身打颤,吓得脸无人色。

    陈和尚见状,亦不与他们啰唆太多,双手一招,立时祭出金刚力掌!一掌排空而出,那些凶徒立时七零八落,尽数飞了出去,连滚带爬惨不堪言!

    就连那魁梧大汉也被震得浑身粉碎,吐血数口才艰难地匍匐在地,祈求陈和尚饶命。

    陈和尚这才将佛力收敛,淡然一笑道:"你等这般胡作非为,自是逆天而为,该当有今日的下场。贫僧这般出手,

    话说那陈和尚虽然将那伙强徒伤了个七零八落,但他心地慈善,始终不愿伤人性命。当下他只是沉声教诲那伙人改过自新,然后便让他们自己滚了。

    那伙强徒在陈和尚的佛力镇压之下,个个吓得魂不附体,只有狼狈不堪地滚了回去,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从此这一带也就清净了不少。

    陈和尚施主继续上路,顺利无阻。一路上他也时常演练那佛门绝世秘法,越发得心应手。就这般越行越远,几经转折,陈和尚最终竟来到了一处极目所及尽是狂风黄沙的大漠之中。

    这片大漠往日素有"死亡绿洲"之称,里面常年狂风肆虐,遮天蔽日。就连最为强悍的旅途人马,只要一入其中便无一生还。据说此处乃是群魔大圈,凶兆横生,普通人只怕稍有疏忽便会命丧黄泉。

    可就在陈和尚来到这里时,顿觉大漠之中已然祥和无比。阳光普照,微风徐来,气候宜人。远远望去,这里草木蓊郁,百花盛开,美不胜收。

    陈和尚见状不禁心生疑惑,凭着僧门的慧根,很快就推测出这其中必有玄虚。于是他小心翼翼地穿行在这片祥和之地,打算一探究竟。

    果然没走几步,前方就出现了一座雄伟高大的佛门道观。这座道观殿宇层层叠叠,气势恢宏,一派祥和景象。陈和尚心中大喜,这里看来乃是有高人镇守,方能将往日凶恶异常的大漠变成如此胜景。

    于是陈和尚径直向那道观行去,很快便到了山门之下。只见那里守门的是几位棍僧,个个相貌英武,手持兵刃,气宇轩昂。陈和尚心知这里必是大有文штрихи,随即上前施礼参拜。

    那几位僧人见陈和尚相貌庄重,手下也都立时行礼还了个万福。随即一人上前道:"这位法师从何方而来?进入我佛门道观,可有什么要事?"

    陈和尚笑道:"小僧游历至此,对这大漠祥和之景实在生疑,想请教教主高人些许缘由。"

    那僧人闻言会意,也是面露喜色,立即请陈和尚随他一同入内。两人一路行来,穿过重重廊庑,越走越里,映入眼帘的景致越发壮丽祥和。

    最终他们走进了一座无上宝阁,里面正堂上一位白眉老僧正在主持佛事。那老僧正指导一众弟子诵经念佛,全场宝香氤氲缭绕,祥云自然不绝。

    陈和尚一见那白眉僧人的风仪,便知此人决计是个高僧了。当下他恭身施礼作了一番万福参拜的手势,并站在一旁静静等候。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佛事方才圆满。那白眉老僧也将手中所持的佛珠一捻,合掌向陈和尚点了点头。

    陈和尚上前顿首参拜,才开口道:"小僧今日游历至此,看见这里处处祥和,再无往日狂风怒吼的景象,诚乃神迷心惑。现在一见教主高僧,自当有所解惑。"

    那白眉老僧含笑点头道:"这位施主果然慧根过人。小僧管领此地乃天龙佛门分支,初来之时,这里正是人马绝迹,惊涛狂啸的恶地。后经小僧数载勤修佛力,才将那些妖孽雪怪一一镇压,让整片区域恢复祥和。"

    陈和尚听罢不禁心怀钦佩,上前顿首施礼,连声赞叹不已。那白眉老僧也是谦和有礼,随即将陈和尚请入小阁,分多时好酒佳肴款待一番。

    两人其后更是交谈渐入高昂,你来我往论佛理道,谈古论今,都是绵绵不绝。就这般半月有余,陈和尚在此雅阁小住,对那白眉高僧请教有无,探求佛门正果。

    期间两人所论所行,无不引人入胜,让周围那些高僧弟子无不啧啧称奇。陈和尚甚至于将自己曾经所悟的那个绝世秘法,同那白眉高僧相互印证探讨。两人在此互相切磋、一展才学,使得那种佛门正果越发精进无疑。

    就这般相处半年之久,陈和尚终于将这个大漠的奥妙了然无疑,从此便能驻足在此,同那白眉高僧同心共济。两人每日一同在佛门内坐镇修持,将那大漠整个区域笼罩在佛力的恩惠之下,此后就更不会有任何妖怪或是凶徒造次干扰了。大约过了三年有余,白眉老僧忽然有一天召集全山高僧集会,面露痛惜之色,说道:"小僧今年已年过七旬,颐养天年无几。前些年来,得陈施主不弃,同心携手,方能将这片大漠彻底镇压,使得佛门正果得以重振于世。今日想来,实在是应当为佛门留一人继承衣钵,把香火永续下去。"

    陈和尚在一旁听罢,亦是默默点头叹息。这些年来,两人的确是同心同德,互相切磋琢磨,使得佛门绝学已臻化境。如今这白眉高僧已是年逾古稀,实在应该为佛门门主留下一人接班,将正果绵绵不绝。

    当下陈和尚谦逊地说道:"小僧于佛理了然尚有疏漏,张口占人缺实在有愧。"那白眉老僧微微一笑,说道:"陈施主切莫过谦,你我这些年同心携手,早已将佛门正果贯通无疑。而你更是出身高僧之门,自幼便是虔诚有加,今日正是佛门接班的当选佛子。"

    陈和尚听到这里,不禁面露喜色,心情无比振奋。他连连作揖谢恩,终于被白眉老僧र程一番法力加持,从此正式成为了整个佛门的正宗传人。

    随后几年,陈和尚愈加用功精进,将过往所学贯彻始终,武骓诚诚,整个佛门气象一新。很快他就在漠北那片区域打下了极为稳固的根基,四面香火不绝,每日求法之徒络绎不绝。再没有任何妖魔歹徒敢于在此肆虐作乱。

    就这般十余年过去,整个大漠都被陈和尚的佛力所笼罩。那白眉老僧虽然夕阳西下,却也是满怀欣慰。他将一切佛门正宗之事尽数交代与陈和尚,待到最后一口气,也是在陈和尚的手中离去。临终时更是亲自将佛门衣钵加持在陈和尚身上,使其法力更上一层楼。

    自那之后,陈和尚便完全接任了整个佛门的掌门正宗,掌管一切大小门生,兼顾寺院香火事务。只见他每每讲解佛理,无不口吐莲花;每每修持秘法,祥云自然而来;每每指点弟子,谆谆不倦娓娓道来。从此整个大漠区域群伦尽洁,佛音常驻,烟霞无时无刻不在。

    甚至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些达官贵人,也是慕名而来,虔诚求法。陈和尚待人宽厚有加,见者无不钦佩归心作"阿弥陀佛"之礼。就这般,陈和尚在这片区域一共执掌了三十余载,将整个地界镇压得牢牢实实,任何妖物狂徒无不臣服三宝。

    后来他更是亲自外出巡视,将这等佛门秘法广为流传,奔走天涯,普渡有缘众生。无论到哪里,那里都会变成一派祥和之景。陈和尚遍行四方三十余载,遍及寰宇,赢得极高的声誉和名号。再没有任何妖孽敢于阻挠他的脚步。

    就这般,陈和尚一生行走江湖,将最高无上的绝世佛门秘法尽数贯彻落实。最终他徒步游历一周天下,更是将这等法门广为流传,直到大彻大悟,返归自在。临终那天,陈和尚在佛门正殿上,盘膝而坐,面露宁静。忽然间浑身祥光大盛,顿时万道金光闪耀,宝相庄严。

    随即陈和尚缓缓举起右手,金刚宝印一分为二,化作千万道佛光向着八面指去,那些佛光汇聚成一座无上佛塔,高入云霄,熠熠生辉!

    就在这时,陈和尚浑身更是涌出一股滔天佛力,一声狮子吼浪腾腾而出,势如雷霆万钧,震耳欲聋!随后他手中的宝印迸发出万道金光,化作一个巨大的莲花宝座,将他笼罩其中。

    整个过程绚丽无伦,气象万千!就在这一刹那间,陈和尚已然佛缘圆满,整个肉身瞬间化去,只留下一撮净发于莲座之上。

    从此这片大地佛力常驻,万古流传。后世无数人寻访至此,都能亲眼瞻仰这奇景,顿时生起诚心归依之意。陈老和尚的大慧大智也就这般永垂不朽!

    讲述陈老和尚一生曲折传奇,实在是引人入胜、回味无穷。他自小出身高僧之门,自幼便是虔诚有加。曾经历千辛万苦,一路修行,终于悟得佛门绝世秘法。后来更是经历艰难困阻,遍历江湖驰骋疆场,将这等至高无上的佛门奥义遍布寰宇,最终大彻大悟,佛缘圆满而去。

    其间的磨难与坎坷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惋,让人不能不对陈老和尚生起肃然起敬之心。想来他若非是慧根超人,定力过人,恐怕是难以办到如此等传奇大事。

    话说当年陈和尚刚刚悟得绝世秘法那会儿,已然是惊世骇俗的一件大事了。当时他在那座深山老林中苦修数载,一心一意只为参透佛理。那时节他就像一块质朴的璞玉,外表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无上的灵性。

    每当夜半子时,陈和尚总是孤身入定,沐浴皎洁的月光,面壁而坐凝神静虑。就这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从不半途而废,循循渐进,终于在有一天突然间顿悟了那传世的绝学真谛!

    就在那一夜,忽然间陈和尚浑身涌出一股祥和之力,使得整个深林都为之一振。接着便见陈和尚面放祥光,宝相庄严,双手缓缓结下一记无上的佛印手诀。

    只见他浑身绽放出万道金光,直冲云霄。待到这些金光凝聚时,一座巍峨雄伟的佛塔已然形成,高达千丈,辉煌灿烂如同真实永世长存。

    就在这时,一声震耳欲聋的狮子吼声骤然炸响,惊得这座老林顷刻间枝枝叶叶无不为之震颤!紧接着陈和尚祥光普照,施展出一套绝世的佛门秘法,宛如天神下凡,气吞山河!

    一时间狂风骇浪滚滚涌来,整个林海都为之一震。密密麻麻的雷光霹雳迸射出去,霎时间击伤了无数只妖物歹徒,只听得它们凄厉惨嚎不绝于耳。

    就这般陈和尚一番绝学施展下来,方才尽数将这片区域的妖孽尽数镇服,使得整个区域从此祥和无比,任何妖魔歹徒也再无法造次了。

    从此陈和尚的名声也就像燎原野火般迅速传开。无数求法之徒蜂拥而来,前赴后继,央求一睹陈老和尚的风采,更有无数高僧都是慕名而来,切磋佛门正果。

    陈和尚乃是出身高僧之门,为人谦和有礼,对佛门正宗自是了然于心。于是他便亲自在这座老林中为无数弟子们讲解佛理,指点迷津,使得这座老林很快就成了一个佛门正宗的道观。

    那时节陈和尚正值壮年,相貌庄严俊朗,说话之时popularionω低沉,掷地有声。一开口便能让人生起肃然起敬的心理,使人无不仰慕佩服。

    更有一回,远在千里之外竟然前来了一众王公达官贵人,打着虔诚求法的旗号,央求亲睹陈老和尚的风采。当时陈和尚面对这等人物,始终是淡泊明志,从容应对,并没有半分逡巡。

    可就在那些王公贵人一见到陈老和尚时,个个都被他那慈眉善目的风范所折服,当即就在他面前顶礼膜拜,自愧不如。有几个更是当场就扔掉了身上的锦衣华服,立志皈依佛门。

    陈老和尚却是宽厚有加,只是微微一笑,慨然接纳了他们。从此那些达官贵人也就在这座老林之中皈依修行。每日陈和尚都亲自为他们讲解佛门秘旨,使得他们渐渐也都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就这般,陈和尚在这座老林之中执掌了整整三十余载,将整个区域镇服有加。而他那先前所悟的绝世秘法,也就在这里一点一点地传开,使得这片区域从此就成为了佛门正果重地。

    后来随着陈和尚名声越来越大,整个僧门对他也就敬重有加。很快他就被整个僧门推举为掌门正宗,指挥僧门大小事务,一路练就出更高的佛门正果。

    讲到陈老和尚那段传奇经历,实在令人扪心自问,心生无限景仰之意。他能够通过艰苦卓绝的修行,最终参悟佛门绝学,并将之遍布天下,广渡有缘众生,这确实是了不起的一番壮举。

    然而就在陈老和尚圆寂时,却似乎并未将佛门绝学彻底传承下去。虽然他此生已尽兴办大事,佛缘圆满而归,但难免让人遗憾,觉得如此绝世秘法恐难得传承有人。

    幸而老天有眷,陈老和尚临终之时,虽身化天去,但他那一股精神佛力却并未就此消散。相反,浑身那道祥光加上最后一声狮子吼浪,竟是将他元神尽数凝聚成了一颗神珠,紧接着这神珠就飞快地向西疾驰而去!

    当时在场的无数弟子们虽然目瞪口呆,但都深知陈老和尚此举必定用意非凡。于是他们无不一片恳切虔诚之心,跪伏在地,将这位大师一路恭送而去。

    那颗神珠行经方圆数里,珠光普照,所过之处草木渐渲为祥瑞之兆。待到它在西边某处悬停之后,便见珠中忽然迸射出万道金光,将整个区域笼罩其中。

    就这般,弹指之间便见一座气象万千的宝阁巍然而立,金碧辉煌,无不灿烂动人。这座宝阁底下更是云蒸霞蔚,祥和之气无不氤氲缭绕。

    当那颗神珠越来越明亮时,在场的弟子们个个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过去。待到他们走进宝阁之中时,只见大雄宝殿的正中央,赫然摆放着一口极为巍峨的棺椁。

    这口棺椁斑斑驳驳,雕绘精美,分明是出自古佛祖师那无上的手笔。待到弟子们都诚心诚意地凑过去时,这口棺椁内顿时释放出万道金光,令人睁不开眼睛。

    就在这时,陈老和尚遗世的音容笑貌,缓缓地从棺椁内显现出来,威仪庄严,宛若当年亲临!见到此景,所有弟子无不狂喜若狂,顿时纷纷拜伏在棺椁之前,让陈和尚的遗容为他们一一加持受职。

    就这般,所有陈和尚的这些嫡传大弟子,在接受了陈和尚的遗教之后,个个都沐浴在佛门正果的瑞气之中。当他们起身时,浑身上下已然焕然一新,宛如重生,法力之高深更是我见犹怜!

    就在这当口,那口巍峨宝棺竟然自行缓缓打开。当时只见陈老和尚遗留的那一缕净发,正在棺椁内闪烁着幽幽的光芒。一股浓郁的极乐世界之气徐徐从中飘散而出,使得所有人无不精神一振。

    就在这时,一位素日最是虔诚有为的大弟子上前,双手将这缕净发托起。只见这缕发丝已然凝聚成一枚宝珠,内置琉璃,晶莹可爱。当这位大弟子双手捧起这枚宝珠时,只听得一声玄妙的佛号从中传出,余音嗡嗡直入耳畔!

    原来这枚宝珠竟蕴含着陈老和尚的佛力真传,乃是他临终前留下的佛门至宝。当这枚宝珠被大弟子托捧之时,顷刻间便现出陈老和尚的真身虚影,口中更是说出了他一生修行的真谛要旨,言词宝贵,直抵人心!

    听罢这番遗教,所有弟子们个个都是热泪盈眶,对陈老和尚生起了万分景仰。就在这时,那枚宝珠忽然一亮,陈老和尚的真身虚影也终于随之而隐去。

    但这枚宝珠却并未散去,反而越来越灼灼生辉,令人睁不开眼睛。就在所有弟子们定神凝视之际,只听一声炉威浑沌的狮子吼声骤然传出,震耳发聩,惊天动地!

    紧接着这枚宝珠光芒大盛,万道金光骤然迸射,化作一个巨大的莲花宝座!所有弟子无不心中一震,瞬间被这股浩瀚的佛力所笼罩。待到灿烂金光渐渐退去之后,一位全新的佛祖庄严虚影出现在他们眼前!

    这位新佛乃是陈老和尚的佛力真传所化,浑身金刚不坏之相,宝相庄严,眉目之间流露出一股睿智与威严的慈祥。所有弟子见状无不狂喜若狂,纷纷合十叩首,一片虔诚之心恳求这位新佛为他们传authorized代陈老和尚佛门正宗。

    新佛微微点头许诺,随即它身上迸射出万道金光,直射向在场所有大弟子的身上。只见这些金光进入弟子们的顶门之时,使得他们个个都金光灿烂,浑身散发出一股熠熠生辉的威严之相!

    经过这一番加持,所有弟子无不是得道有归,同心同德,个个成为佛陀再世!当下这些佛子们就聚集在这宝阁之中,肃立而重新在新佛面前同心立下宏愿,要将陈老和尚的佛门正宗薪火相传,永世长存!

    从此这座宝阁就成为了陈老和尚佛门正宗的根本道场。新佛也就在这里执掌门户,每日为这些佛子们讲授佛法要旨,引领他们修持佛门正果绝学。

    就这般,陈老和尚的佛门正宗一代代薪火相传,源源不绝,永世长存

    话说陈仓自幼便是穷苦人家,饱受人世炼磨。年方弥陈,便遭家破人亡之惨祸,形单影只流离失所。正当他茫然无助之际,一位白袍老僧意外相遇,见他困苦不堪,慈悲为怀,将他领入僧门,授以佛法智慧。

    陈仓自怀慕佛门,虔诚修行,勤勉励志,久久工夫,终于参悟了佛门绝世秘典。白袍老僧慨然欣喜,当即传他为佛门掌门正宗。陈仓遂改名陈仓和尚,法号罗什,遍施群生佛理精髓。

    不久陈仓和尚佛法遐迩,高徒众多,其中手下五百高足更是精英荟萃,与师齐心同德,同心护持正宗。时人有赞曰:"陈仓大德,蓦地冲开一缕天光,威德浩荡远播,庶几慧火高燃!"

    只是好景不长,数十年过去,陈仓和尚年纪渐高气衰,那日忽感强疾缠身。当下门人都急如热锅上的蚂蚁,恳请师傅多保重。陈仓和尚却是一振袖袍,豪气干云,笑谓他这一世修行已了,正欲去脱凡入圣了。

    语未毕,陈仓和尚忽然气定神闲,双手合十,竖眉冥想。只见他的身形骤然一亮,金光万丈,接着一声如霹雳惊天,陡然化作一串金珠,拖着一缕祥光,径直向西飞去。

    陈仓和尚所有徒弟见状惊疑不定,只得一齐跪伏,恭送师尊西去。待那金珠行到十数里地,便在一座青山前盘旋停顿,祥光囿镕。接着只听得一声龙吟虎啸,金光骤闪,陈仓和尚的真身虚影从中现形。

    当时金珠光彩夺目,陈仓和尚威仪熠熠,宛如当年降世。他便在那青山附近,施展渡世正果的妙法,祥云缭绕,一座巍峨华丽的祖庭就此凝练扎下根基,宝光万道,气象非凡。

    陈仓和尚便在那祖庭执掌门户,亲临受徒,将佛门正法薪火传阐下去。自此陈仓祖庭名声远播,高徒众多,有道是:"法身庄严,金光万丈;佛门正法,永固道根!"

    有年岁月沧桑更迭,陈仓祖庭遍传海内外,佛子遍布天下,个个都是佛力高绝,手持如如法器在人间行走济世。终陈仓师尊一百二十岁寿终而逝,临终之时,全身放射出万道金光,遗下一根发珠。

    这日陈仓和尚圆寂,亿万佛子临别时,无不痛哭失声。及至众人合掌恭送陈仓遗体之时,只见那根发珠陡然生辉,托着一股天外祥云,就在大众瞩目之际,发出一声浑厚金钟,迸射出万道金芒。

    继而一位全新的佛祖庄严容颜,从发珠中缓缓显现,宝相庄严,金刚不坏,威德非凡。这位新佛乃承袭陈仓师尊佛力真传。当下亿万佛子无不狂喜跪拜,皈依这位佛门新宗主,效命传法。

    新祖发令,将陈仓师尊的遗体安置于香花之内,佛子恭奉供养,以作永世铭佑。自此陈仓祖庭从师尊法脉,注入了新的生机,佛法源远流长,永无穷期。时人有诗赞曰:

    "金光万道耀陈家,发珠再开新祖踪。

    正法根基固将铄,佛门正宗永世存!"

    话说当年陈仓师徒离别之时,诸多佛子无不垂涕痛恨。陈仓和尚临终前开示曰:"吾辈今生皆为有缘,沾渍佛门正法。汝等须以虔心护持正宗,方证无上正果。"说罢遗下一缕发珠,顷刻化作新佛,威仪熠熠。

    陈仓新佛金刚不坏之身,眉宇间流露睿智与慈爱。当时佛子们无不狂喜,顿时遵循陈仓遗训,同心同德,共为新佛佈道化世。

    这一日,新佛于祖庭之内亲理文武,垂教门徒。只见他宝相庄严,身上时而放出万道金光。接着一声浑厚似钟,新佛垂曰:"汝等虽皈吾门下,然修行之路犹如万丈红尘,艰阻重重。今缘集此处,实由前生种过有福,方能得陈老人一脉传承。然欲了生脱死,非把持不可。吾今传下护法利器,助汝诸人同登彼岸!"

    新佛话音未绝,手中陡然多出一根金光万丈的如意宝杖,威武不凡。新佛运神通加持其中,随后将宝杖一分为二,分别授与门下两员得道高手。两人捧杖之时,宝杖上顿时龙吟虎啸,金光灿烂,祥云缭绕。

    新佛见状喜颜微启,便将两名高手分别册封为"伽蓝护法"、"金刚力士"。伽蓝护法乃掌管佛门正法之传承,金刚力士则专司佛门正果之守护。两人皈依师命,从此佛门上下一心同德,团结无间。

    时过数载,陈仓佛门遍播海内外,无数有缘之人继陈仓和尚而来,皆得传法受职,个个都是法力高深,手持法器,以渡群生为本怀。更有一些生性英勇之辈,舍身入我佛门,成为佛门护卫,号曰"天龙八部"。

    此八部武僧乃统御陈仓天龙军众,专司镇守佛门,驱逐妖孽外道。每当有魔多生事,天龙八部总领便亲自率众前去镇压。此八部军威盖世,无不让外敌胆战心寒。

    忽一日,从西域来了一个神秘僧人,面目毓狰、威仪不凡,自称乃佛门第八祖之传人。此人悬而未决,便径往陈仓佛门求亲。及至二人对话片刻,陈仓新佛便现出醍醐灌顶的诚意,当即传其为法嗣,册封为"明尊法师"。

    明尊法师乃陈仓佛门第九代传人,法力高绝阐越,一副凛然英武的风范。新佛授以明尊"雷霆金刚宝相",示意护持正法,扬善祛恶。

    自此陈仓佛门大振家声,法力渐隆,遐迩驰名。明尊虽负责镇守,却也时而外出传法渡世,以求广植善根。年云仆仆,陈仓佛门遍及寰宇,高足遍天下。

    有年陈仓新佛示现圆寂,临终之际,双目金光乍现,旋即全身放出万丈祥光,威仪熠熠犹如当年。新佛召集门人,嘱咐明尊继承衣钵,永续佛种不绝。

    明尊得命之下,双手合十领受遗教。霎时满座皆现金光罩体,新佛即将伽蓝护法、金刚力士及八部天龙,并佛门正果种种至宝法器,一并托付与明尊。

    新佛语重心长,殷殷叮嘱明尊护持正宗,方得阐扬佛门正果。言毕顿时倏然无踪,化去仙佛。明尊等人个个肃然顿首,恭送师尊驾化。

    自此明尊法师承陈仓佛门衣钵,掌管大权。待明尊继位之后,便承先启后,遵从陈仓遗训,以德服众,英武不凡。明尊更是领会新佛嘱托,格外亲理门户,并将护法利器传授二三得力弟子,专司闭园防护。

    有诗赞曰:

    "陈仓一系历几世,新佛临终给后嗣。

    明尊才高镇家声,法器利剑守佛门。"

    光阴飞逝,明尊法师身先士卒,得年八九,已是佛缘圆满归真之时。那日明尊于静室端坐而逝,临终前亦遗下发珠一枚。当下佛门诸弟子个个肃然,合十恭送明尊西去。

    霎时祥光乍现,一位新的佛祖圆相陡然从发珠中涌现。此佛乃陈仓佛门第十代传人,法号宝相如来,俊雅沉稳,浑身散发出金刚不坏的庄严气度。

    宝相如来继承明尊遗风,道品纯全,佛门自是百年基业,遂转祖位,掌大权。新佛即命护法金刚力士继续镇守正果,率天龙八部防患于未然。

    宝相如来更沿陈仓佛门旧制,恭征高僧为师,时常传法广渡人心。如是年年,陈仓祖庭声名远播,无数学人虔诚皈依,个个福慧双修,有者踞锡当年,传承不绝如线。

    时人有诗咏曰:

    "曩昔陈仓道风扬,薪火连绵永不央。

    宝相如来馨香在,正法何曾少渡航?"

    话说陈仓佛门,自宝相如来继位之后,家声益振远邇,法脉流传亦不曾衰微。自宝相如来在位,将陈仓当年遗训竭力遵行,更不时召集门下亲传高徒,详加训诲,言辞慈爱而不失威严。宝相如来曾有手诏曰:"前人陈伯所创斯门,代代相承,普渡群迷,德馨芬馥,永垂不朽。吾当秉承斯意,永铸佛门正宗于世间。"

    更于每月朔望之日,便命伽蓝护法、金刚力士率领弟子虔心朝暾,以作纪念陈仓师祖之愿。每逢斯时,祖庭内外,总是香花绵延,钟磬叩响。尤其大雄殿前,地铺锦绣,设百宝香案,祖师龛下更有陈仓师祖逼真之金身相陪。全庙弟子无不虔诚诵经,祈祷师尊积德力加护法门永垂不坠。

    那宝相如来在位时,更创建了陈仓佛法会,每十年一届,自海内外延请高僧来访,与佛子切磋佛理,广植善根。每届佛法会期间,还要按陈仓佛门规制,正一观摩武僧武艺修为,次日更要将其纪录刻石精钞,沿袭永留不忘前修。

    宝相如来治佛门甚是严谨,虽然宽和亲民,然要求门下弟子们更要一丝不苟。如是一任,陈仓佛门基业渐趋昌隆,当年陈伯遗风依稀可辨。

    话说宝相如来坐位已四十余载,一日召集亲传弟子嘱托大权,当即尽数传下佛门至宝利器。正当众人思虑接班人选之际,祥云缤纷自空而现,一缕金芒沿殿而下,在宝相如来身旁盘旋不休。

    宝相如来见状大喜过望,这正是陈仓佛门嗣位佛力所凝之瑞相!当下宝相如来合掌稽首,诵念真言,运法引摄此芒力加身。只见那金芒越来越灿烂,直至罩体入骨。良久,金芒一敛,宝相如来身形更是威仪熠熠,金刚不坏。

    宝相如来微喜于颜,遂因此机缘,将陈仓佛门一脉佛力真传,尽数传授一人。这人就是当时亲传中最是贤能有为的弟子,法号"虚空藏主"。虚空藏主得法传承,性重如山,自是宝相如来法嗣得力门人。

    次年宝相如来即传位与虚空藏主,遗命护法金刚僧统理佛门。宝相如来于隐院静修,将一切门户大权,全付虚空藏主。可叹虚空藏主德高望重,平日殷勤作佛事,临大权亦是泰然自若,神情自若。

    自虚空藏主掌坛宗门,佛门更加昌隆,每年皈依无数有缘之人,四方渡世门人亦与时俱增。虚空藏主常令伽蓝护法与金刚力士外出传法,佈施群迷。

    又亲自于祖庭训诲亲传弟子,更有一套独门拳棍功夫,号为"伏魔神通拳"。无有弟子不勤修此拳,皆成高手。尤其天龙八部武僧,个个将此门功夫练就炉火纯青,臂能扭折犀钺,手能拿捏剑戟。每逢大会之期,必武试此拳棍功,方能选取武卫护法。

    虚空藏主视佛门弟子如己出,纵令戒惩亦不曾违背陈仓佛门祖制。每月朔望,仍恪守宝相如来遗训,命门下一脉相承之徒,虔诚朝暾,告祷陈仓祖师。就这般,陈仓佛门自虚空藏主掌权,佛门常年显赫一时,向无陆沉。

    光阴似箭,十余载转瞬即逝,虚空藏主年届百余,已是圆寂之年。那日虚空藏主归真之时,门下近远弟子统统临别,个个无不扼腕叩首。及至虚空藏主化缘毕,顶门处明悟际放射万道金光,续留遗发一缕。

    接着众人瞩目之际,现一圆相佛祖自遗发中走出,乃是虚空藏主佛力真传之承继人。这位新佛金身钻粹,宝相庄严,乃是陈仓佛门第十二代传人,名曰"开缘如来"。

    当下伽蓝护法、金刚力士等祖师爷等众人无不狂喜顿首,一时佛门上下都沐浴在金光普照之下。开缘如来随即命金刚力士继任护法总督,统领门下武僧,永镇家扼。

    开缘如来在位后,英明治世,视诸弟子如子侄。陈仓佛门秉承继往圣绪,佛门共盛,前无隳礼。开缘如来曾有遗诫:"吾佛门百年根基,今已第十二世嗣位,护持正宗,方能永流芳传。吾亦将嘱诸子孙,倘有贪徒或违背规制,定须惩处,毋贻羞耻门风!"

    其言语立心独断,威严不阿,门下弟子无不心有戒惧,个个志在护法无能事。是年陈仓佛门百年沄美,德馨芬芳遍香寰宇。于是开缘如来体念陈仓佛门根基已稳,乃命伽蓝护法遍访高僧,次年必定大开佛法盛会,与有缘众生广结善缘。

    如是岁月行止,陈仓佛门世代法统源远流长,佛力昌隆。时有诗咏曰:

    "众佛来去薪火传,正法根基永垂天。

    陈家佛门千古存,香火渡航亿万年!"

    话说陈仓祖庭,百年基业渐盛。自开缘如来继位之后,一心护持正宗,奉行陈祖遗训。只因当年陈伯延续佛种之心切,佛门历经数代传人,佛力渐旺,香火不绝。

    那开缘如来在位期间,善始善终,绝无怠惰。每月朔望,总笃诚朝暾恪守陈祖风规。大雄殿中香烟缭绕,钟鼓梵音不绝于耳。开缘如来身着袈裟,面现慈色,伽蓝护法、金刚力士总率武僧列阵,门下高僧手持法器簇拥前后。礼毕,开缘如来常为大众宣说陈祖遗诫,时常叮嘱无有贪嗔痴。

    光阴荏苒,年序易过。一日开缘如来忽然召集门下亲传,秉烛而谕:"吾今垂垂老矣,将不久于人世。今吾将传位门人,阙于陈祖遗教,代为传持正法。"说罢,开缘如来挥手召来伽蓝护法,金刚力士。

    "吾今尔两执掌佛门大权,伽蓝统协诸僧,金刚护持家规。庶同心同德,法泽常熙。"开缘如来言辞凝重,怀中取出一缕发珠,嘱付已极。只见发珠顿时生辉,祥光万丈。

    次日开缘如来归真之时,伽蓝护法、金刚力士等执法僧人个个涕泗横流,依依惜别。就在那发珠光芒焰焰之际,现出一金身圆相佛祖,乃是开缘如来佛力所化,威仪熠熠,灼灼生辉。

    这位新佛即当今陈祖门下法嗣,法号"灵幽如来"。伽蓝护法与金刚力士参见佛祖,顿首恭听遗旨。

    灵幽如来嘱付道:"陈祖佛门,吾今承受正法。尔等善为护法,共扬家声,匪可怠慢。"遂命伽蓝护法统理万僧,掌众庶务;金刚力士掌佛门家规,统率武僧作为护法将士。若有违背者,必诘治而勿纵。

    伽蓝护法、金刚力士领命在心,佛门弟子龙行虎步,团结无间。灵幽如来在位,亲理诸事,初无半分懈怠。尤其每月朔望陈祖庙会,无不笃诚供奉,恪守家规。

    陈祖佛门延绵不绝,门徒弟子阅代相传。年岁渐长,灵幽如来后继有人,传位佛门第十四代传人,"圆觉如来"。

    圆觉如来亲蒙灵幽传承,金刚不坏之身。他一上位,便令伽蓝护法、金刚力士铁面将士,秉承佛门祖制,永为护法之职。掌武将作为佛门外护,伽蓝护法则主掌僧众事务。

    圆觉如来治理祖庭,师徒和睦为怀。但刚正不阿,对于门下弟子凡有僻违者,必加惩戒而无徇私。如是者持此规矩,人人归正修道品,英武辈出。

    圆觉如来在位半百余载,历五祖时代,陈祖佛门风雨无阻,愈发隆盛。后闻圆觉如来临终前,手诰一纸,铮铮叮嘱实惭愧:"恐吾门中存素行不端之徒,世人嗤笑,损佛门声誉。门徒如有私心邪佞,务必严惩而后快。"

    圆觉如来归真之际,当先灭顶留发一缕,光芒骤现,现出一位新的佛祖。这位是陈祖佛门第十五代传人,法号"镜智如来"。

    镜智如来继位,仍秉承圆觉如来遗谕,铁面无私,奉陈祖佛门祖训。伽蓝护法、金刚力士等人听命便遵,无不努力为门庭增辉。

    每年初一,总归陈祖庙中朝暾恭祷。又按门风定期开坛说法,广渡群迷。就这般光景,自开缘如来后复斯有邃于家声法泽,勿使中绝。

    有时镜智如来也亲临大雄殿,传授独门武功"伏魔神通拳"。这门拳法,乃是当年虚空藏主所创。因镜智如来极为看重武僧护法,故而不忘钻研此门武艺。

    每当陈祖佛门大会时日,必然选武僧施展兵刃,个个棍影森森,刀光剑影参卦矗。亦有练就腾云驾雾的异能僧人,以伏魔神通拳为本领,无不了得身手了得,英武非凡。

    话说镜智如来掌坛一百余年,为时最长一代佛祖大师。及至后期,陈祖佛门望重方振,加之镜智如来佛德高华,阅历丰富,是以教化有方,威望亦隆。

    那日镜智如来归真之前,昭告众尼:"东施西忖,度己度人方是修行。大善大福,纵然陈祖佛门再百年威望如昔,徒以善恶为心,终不免堕入轮回。吾将创立本门嫡传法理'镜智宗',旨在修身养性,了却执迷,明心见性而已。"

    言罢,镜智如来携数亲传弟子,率先入山闭关苦修,感悟自性。陈祖佛门弟子依照师诰,除金刚力士护卫祖庭,其余人等皆循镜智如来遗驱,努力修持"镜智宗"法门。

    从此陈仓佛门正是家声隆隆,法统蔚为大振,虽非往日显赫,但善根已植。光阴如梭,不期然逾百余年过去,陈祖佛门又一传人继位,乃"妙高如来"。

    妙高如来乃镜智如来的法嗣,在位

    话说陈仓佛门道统已传十六代,至妙高如来继位。妙高如来乃是当年镜智如来的法嗣,法号虽新,家规遗训却一脉相承。

    妙高如来一任之初,便秉承先师遗旨,潜心修习"镜智宗",时常对弟子宣说此理:"人之一生,贪嗔痴等尘扰总是无常。世人迷于名利场,执迷不悟,空有皮囊,内无定力。吾辈修持妙法,了却所知,明心见性,方能了生脱死,逃离轮回。"

    妙高如来虽两鬓斑白,精神却自矍铄。每每在大雄殿中说法,总是慈眉善目,掷地有声。那时还常命伽蓝护法、金刚力士亲自助阵,让武僧弟子随身护卫,以显佛门正统风范。

    那些武僧弟子个个骁勇英武,手持兵刃,陆离众威。时常有武僧同门切磋武艺,互相交手,棍影丛丛,刀光剑影交错迸射。甚至有凭空施展异能,驾云腾雾,大显神通。就令许多在场的俗人见之也为之惊骇,不敢轻慢陈仓佛门。

    妙高如来在位,法力日隆。每年农历新正,总要传承陈祖遗风,祭祖庙庆佛诞。那时陈仓庙宇庄严肃穆,钟磬律音高响亮,金刚力士统率武僧在殿前盔枪列阵,衙役红衣持刀矛环守。妙高如来手持如意宝铃、白毡笠,身着袈裟披僧伽梨,慈眉善目步入大雄殿前,对着龛中陈祖金身塑像,燃起文武百官施放焰口,恭诵佛经祝圣。

    那时雄伽蓝中烟绕宝炉,飘满整个祖师殿堂。护法僧人随时端出素斋百味,祭奠陈仓师祖化身。礼毕,妙高如来要亲传弟子一一上香朝礼,共勉家声佛种,世世不绝。

    妙高如来在位之初,亲传弟子中更有两个人物出类拔萃,武功卓绝,乃陈祖武僧中顶尖高手。一人为"虚灵禅师",一人乃"金刚神僧"。

    那虚灵禅师平日颀腾玉树临风,对佛法修为了然于心,手捧贝叶经行时风仪超凡脱俗;但一待施展武艺,却又整个人变作猛虎下山那等威猛英武。所使的独门暗器乃是一柄"绛金双刀"号为"情丝翘连丝",乃陈祖佛门祖传兵器,两把锻造精工,刀锋出鞘便使人惊慌。

    那金刚神僧平日亦风度翩翩,颇有些乔木撑天之姿。行止之际自有一种超凡脱俗风范,祗因他武功深不可测。传说那金刚神僧于"伏魔神通拳法"颇有深造,臂力过人,一掌下去能镇压翻江倒海。更兼他精熟一手绝艺"降龙掌法",手中握有一柄南明"倚天剑",号为"无剑胜有剑"。听说这剑原非凡物,乃是为神铁镀金所铸,轻灵无比容易使将。

    更有一说,那金刚神僧曾从一个隐世高人处习得一门内家武功"龙啸九霄掌",简直就是陈祖佛门的绝顶神功了。然而这神功极为高深,似是猛虎暴龙一般,好似有丹田内蕴真龙之力,施展开来端的是惊天动地。

    当时妙高如来执法陈仓祖庭,虽已高龄,但指点监御亦颇为精严。对虚灵禅师及金刚神僧两人等,视如己出,是以更加锤炼其武功,无处不用心教诲。每年佛门大会期间,都要传召两人以武艺会高僧大德。那时虚灵禅师舞着"情丝翘连丝"双刀,绛影霞光乱蛇盘鹫,金刚神僧负手便是"伏魔神通拳",相互交手,自是棍影刀光交加,场面好不威猛!

    就这等景象,非但令在场武僧震骇,就连妙高如来等几位佛师亦为之心生赞叹。有诗云:"翘丝飘雪惊英豪,降龙乍现气如毛。说甚惊涛骇浪势,明明陈祖胜陈桥!"

    更有一载,说虚灵禅师与金刚神僧二人的武艺出神入化,各自领有一门神通。虚灵禅师曾练就一身"渡劫飞仙术",能驾云腾雾,御风凌空;金刚神僧更有"神游太虚决",可凝聚丹田真气下盘旋,大显神通。

    妙高如来对两人艺绝佩服,因而下令将二人武艺记录典册,远传后代陈仓子弟。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妙高如来在位行持"镜智宗"三七年。

    一日,妙高如来传召虚灵禅师、金刚神僧等亲传徒众,道:"吾将归去,今将佛门之法传汝。汝等世世不可丕纪,若有违背,佛祖有眼。"言毕,妙高如来微阖双眼,手捧白毡笠,沐浴着金光缓缓离世。须臾,左手掌心处射出一缕金发,直冲云霄,祥光万丈。

    众人仰视,只见这金缕发珠内现出一金身如来佛祖。更有异象,在那祥光芒焰中出现数朵祥云,祥云中朦胧现出虚灵禅师、金刚神僧二人的身形虚影,威武不凡。有诗赞曰:"金发闪辉万仞光,禅师神僧显法王

    话说妙高如来归真后,陈祖佛门传到第十七代"慈航如来"。慈航如来乃原金刚神僧转世,受命佛门。他一任大权,便兼手整顿僧伽,大兴师道昌隆之业。

    当日慈航如来聚集伽蓝护法、虚灵禅师等亲随弟子于大雄殿前,郑重有加宣谕道:"吾辈固继佛种,而佛门祖训素重武艺,非徒湛禅悟理可也。今后佛门行将吾手中护持,必将陈祖武林之风整肃一新,以昭正统。"

    说罢,慈航如来放眼大殿虚影中虚灵禅师身形,谆谆命令:"虚灵早受佛祖佑庇,将我佛门独门'情丝翘连丝'双刀法传女真汉子,无令绝嗣。汝可广纳弟子,扬扬我陈祖刀术雄风。"语毕,慈航如来回顾虚影中自己昔日身形,微微一笑。

    虚灵禅师随即会意,遵命恪行,从此专心习武,以我佛门刀术为己任,别馆传授。渐渐虚灵刀馆遍及闽浙,远近弟子云集,个个习刀法如临大敌,锻炼于肉身骨骼之中。更有人挥汗如雨,以朝阳暾雨淬斯一身武艺,直皱双目盼这虚灵刀馆就此大兴。

    数年之后,虚灵刀馆名声遍扬四方,盖佛门武艺硕著加之。慈航如来晓谕虚灵创派"虚灵刀门",从此代代传授佛门弟子武艺。

    慈航如来虽炽手整顿,广纳良僧,令佛门弟子总不离刀剑习武,然其心归根结底,实从重宗门本传"镜智之道"。常与虚灵禅师等人闲话佛理,求升入破迷明心之境。

    有一日,慈航如来沉思已极,便命左右引见与会诸僧道:"修行入佛之道,当以悟性入手,晓了前后那四大伍旧家禅规,假合后期愈高瑄上修持'镜智宗'。"

    他又谓诸僧曰:"夫出离心生,既已渡凡入圣,故宜以芸芸众生皆最先须破执迷。那四机渐修既已窥见'缘起性空'之旨,方可修习'镜智宗'顿悟了心自性。切莫轻慢,徒生障碍!"

    从此诸僧弟子推付勤于习武之余,亦潜心修习"镜智宗"佛法。渐而了悟心性,开悟迷津,于刀枪剑戟造诣非浅。

    更有人酷嗜贯通三大佛门武艺,刀术、剑道、拳掌三途兼修,个个武功卓绝,终日在武场豪气凌人。时人逐有诗咏之,曰:"陈祖佛门滨海府,擎刀使剑醉迷途。拳理不输金刚力,饮风裁雨掌驰骝!"

    有次慈航如来亲自巡视武场,见有武僧在操作拳棍绝技,不由称诵了一阕拳谱赞曰:"气吞万里云,身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