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萌芽

    第14章,萌芽 (第2/3页)

得不说一说大夏的户籍政策。

    国朝初年,夏太祖有鉴于元末民乱,将百姓分为民、匠、军、乐、医、商等籍,不得逾越,逃籍、异籍者,轻则入狱,重则发配砍头。

    到了国朝中期,人口流动之大已渐渐无法管束,才开始渐渐放开,允许附籍,即:逃逸人户,不再追究其罪,允许在所在地居住;再后来,又有寄籍,即在所在地居住一段时间,就允许占籍,相当于认可户籍迁移。

    但无论附籍,还是寄籍,都不是寻常百姓能办到的,一开始需要关系;到了现在,变得简单些,但还是需要花钱去找这方面的蛇头。

    对这个福利,村人普遍态度却是不在意。

    若是搁十年前,恐怕他们还真会心动,但这两年,官府有政策,乱七八糟的杂税、徭役,全部摊入田亩,折算银子,多地多交,少地少交,百姓日子已经好过多了。

    这时,有村人提出自己担心:“变更户籍,那去了府城,还能回来么?若是不让回来,村里的地怎么办?”

    “变更户籍,全凭自愿,你想回来,肯定能回来,就当去吃饭一趟。”乔村正笑着解释道。

    村人闻言,这才放松下来,开玩笑:“哈哈,不回来,留在府城吃什么、喝什么啊?”

    “还别说,官府说了,愿意留在府城,到处都是活儿,许多豪商将生意做到了海外,还在兴建厂子,船厂、瓷器厂、布厂……”乔村正转述官府的话。

    对这些话,村人并没听进去,对大半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他们来说,稳定压倒一切,下意识排斥不确定性。

    是,他们的确也希望后代们能跳出去,不再和土地打交道,但不是这个方式,而是读书做官,或者有亲戚,能给介绍个不用出体力的好差事。

    方临听了,却是心中一动:‘原来是这样,最后一块拼图,原来是那些将生意做到海外,开厂大量需要人的豪商!’

    他倒是有点清楚了。

    昨天的分析是对的,海宁县的确不缺粮,但官府希望部分人去往府城,这背后是府城的豪商在发力,他们打通了关系,让这次受灾的部分百姓离开土地,去往府城,补充劳动力不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