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见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1 初见 (第1/3页)

    小时候玩过家家,陈西瑞最喜欢扮演“妈妈”,最享受的角色体验就是领着一群毛没长齐的孩子们去她家里白吃白喝。

    全小区的孩子都喜欢跟她玩,因为她不光傻,还老自以为聪明,骗她不会产生任何心理负担。

    当然,陈西瑞绝对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傻子,不然也不会以全省理科第105名的光辉成绩考入北潭医学院,顶多就是有点憨。

    在老百姓口中,形容这种人,最经典的说法叫作“缺心眼”。

    缺心眼的陈西瑞忙活了一中午,跑了好几家水果店,终于挑到了合心意的晴王和白草莓,她指挥老板包装成礼盒,另外又在这家提了一箱特仑苏。

    结账时,拍照发给林美珍:【现在这物价还让不让人活了,就这么点东西,花了我两百八。】

    老妈:【送谁的啊?】

    siri:【我们白老师啊,内分泌科的那个带教老师,我今天要去人家家里做客。[抠鼻]】

    四月份的北市,清雨刚停,前不久还是残冬,接连几夜大风,醒来再一看处处春意盎然。

    遍布大街小巷的国槐,一夜之间冒了绿芽,呈参天之势,阳光从罅隙间漏出,投下斑驳陆离的阴影。

    陈西瑞踩着这些奶油色的光影,满面春风地走向钟楼鼓巷。

    七拐八绕后,终于找到了白老师口中的砖雕拱门,穿过拱门,往右走了十来米,钟楼鼓巷28号赫然映入眼帘。

    抱鼓形门墩立于朱红大门两侧,铜制门钹穿过狮头辅首,外观上方方正正,坐北朝南,很符合传统文化里“天圆地方”的理念。

    陈西瑞抬起头,站在院门外,反复确认门牌号。

    来之前,她还在感慨北市土著真幸福,能在寸土寸金的二环住上带院子的平房,吹牛都有资本;要说缺点,那也是不容忽视的,面积小,人口密集,鸟窝大点儿地方恨不得装下三代同堂,多憋屈啊。

    左右这么一合计,陈西瑞就觉得老祖宗的话充满了智慧,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想要地段好,就不能奢求住得有多舒心。

    然而,当想象中的“鸟窝”横空摆在眼前,她差点双膝一软,当场下跪:对不起,是我浅薄无知了。

    看来老祖宗的话也不能全信,在二十一世纪的首都,鱼和熊掌可以放到一个锅里炖。

    她把东西放到脚边的青石砖上,掏出手机在微信上问张超到了没。

    这次大四实习,她和张超同被分到了北潭医院,更巧的是,科室轮转表上,两人的轮转顺序完全一致。

    等了三分钟,张超没回她。

    她不打算傻等了,左右张望一圈找着了门铃,正要按戳之际,一辆黑色迈巴赫徐徐驶进胡同,在距她不远的位置停了下来。

    驾驶座的门被推开,走下来一位司机模样的中年男人,那人绕到后边毕恭毕敬地拉开了车门。

    “傅先生,到地方了。”是本地人的口音。

    老早就听她的本地室友说过:北市的有钱人大多藏在二环内的四合院里,这叫闹中取静,返璞归真,主打一个惬意。

    陈西瑞好奇心起,偷偷斜睨一眼,后座的男人恰好从车里出来,视线对了个正着。

    男人骨相优越,眉眼周正,气质类似《色戒》里的梁朝伟,有种自私寡情的小资感。

    望向你时,眼神疏淡,你很难从他的眼神中判断出什么。

    细微的风声融化在下午三时的日光里,这条堪堪容纳两车并行的胡同,此刻安静得如同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陈西瑞翘起食指假装撩头发,自然地错开眼神,余光发现男人朝她这边踱来,手上也提着礼。

    身影慢慢靠近,陈西瑞闻见了他身上干净清冽的沉木香,像是乌木和麝香组合到了一起。

    真有品味。她下意识地想。

    男人抬手摁向门铃,自始至终将她无视个彻底。

    四合院内传来一阵纷沓的脚步声,朱红木门打开了,白念瑶一见来人,神色明显意外:“什么时候回国的?”

    “刚回来没几天。”一把嗓音醇厚低沉,很好听。

    陈西瑞拎起上门礼,趁机闪身出现:“白老师,我也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