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第二四五章 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第2/3页)

员全部驱赶出来。

    田意明安排一支部队,将活下来的三百多俘虏和水户藩城外的武家人聚集起来,押送到江户码头区坐船去非洲。

    水户藩的武家集团在这次战斗中被集体消灭,水户藩本地的正面战斗也基本结束了。

    虽然地方上还有几个小型分支藩镇城池,以及和农民和商人聚集的居民点,但是在战斗层面已经无关痛痒了。

    大明驻日本军团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控制这块地方。

    正常状态下,在全面的战争环境中,新接收一个地区之后,最好是不要改变当地的任何制度。

    只是用新的统治者取代原有的统治者,尽可能保持原有地区的社会格局不变。

    避免在不经意间损害任何群体的利益,进而引发混乱和反叛。

    但是大明驻日本军团接管日本的藩镇后,没办法完全保持原有的制度不变。

    因为大明与日本的社会制度特别是税收制度相差甚远。

    大明是中央集权的神洲帝国制度。

    税收是农民缴纳,由中央朝廷遥控地方衙门收取,地方衙门收到税之后截留一部分,上交给中央朝廷一部分。

    朝廷和衙门再拿税收支付官员俸禄等朝廷开销,最后分一部分给皇帝。

    但在吴王北伐之前,大部分底层农民未必是地主,作为佃户的农民缴纳税收之后,还要再向地主缴纳租金。

    也就是说,土地中的物产,是农民、地主、地方衙门、中央朝廷、皇帝这些人分的。

    有直接交粮食的比例税,丝绸等手工艺品的实物税,以及折算成银子之后的碎银,还可能有各种劳役和摊派。

    也就是说是非常复杂的。

    日本地方是高度封建化的。

    江户的德川幕府推行的一国一城令,限制地方藩镇的城池数量,让一国的藩镇地主集中到一个地方居住。

    同时限制登记没有达到足够标准的藩镇,只能建设没有院墙的开放式阵屋。

    这稍微降低了一些封建化的程度。

    但在土地制度上仍然是封建化的。

    除了商人和工匠这种城市居民之外,所有的武家和贵族阶层,全部都是土地领主。

    绝大部分的土地领主,都是自己经营和管理自己的土地。

    绝大部分的土地,也只归对应的领主管理。

    绝大多数农民,都依附于耕种的土地,依附于对应的土地领主。

    绝大部分的土地税收,都是由负责耕种土地的农民,直接交给对应的土地领主。

    绝大部分税收都是粮食,是大米和小麦。

    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中的收益分配关系,是简单到了极限的。

    简单意味着效率高,意味着统治者对土地收益的榨取能力,也会非常接近理论极限。

    日本的传统收税比例对半分。

    按照大明的说法就是五成上交,五成自留。

    但是经常会出现六公四民的情况,也就是六成收益上交,四成留给农民自己。

    如果反过来,四公六民,领主只收四成的话,就已经算是仁政了。

    有些离谱的地方,出现过八公二民,八成收入上交,两成留给农民的诡异情况。

    绝大部分农民吃不到自己种植大米和小麦,自己吃杂粮和野菜。

    再加上日本多山地,降水也比较充足,农民可以靠土地产出主粮之外的方法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