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六章 顺天府的土地
第三九六章 顺天府的土地 (第2/3页)
看着朱简烜的身影完全消失,现场的众人才稍微松了口气,不过精神仍然不敢完全放松。
仍然保持着相对严肃的姿态,在礼部官员的安排下依次退场。
当他们出了宫门之后,甚至稍微走了一段距离之后,心情才基本放松下来,开始呼朋引伴的欢闹起来。
这次的仪式结束之后,所有人都觉得应该进入安享太平时代了,众人的心态都开始变了。
现在的大明不是开国却胜似开国,他们都是开国和统一天下的参与者。
就如同朱简烜所说的那样,功臣们自然志得意满。
所有受封人员来年开年之前,都没有什么专门的差事了,接下来就是跟家人和朋友庆祝和消遣。
正式受封需要庆祝,外地的勋贵军官要回乡接收自己应得的资产和地位,但在回家之前当然要和现在的战友们聚餐庆祝。
顺天府今年本来就格外的热闹,因为太多的勋贵功臣汇聚过来了,接下来这段时间就变得更加热闹了。
顺天府的各种酒楼几乎全部客满,而且消费群体大部分都是大手大脚,不拘小节。
一大群刚从战场回来的人,而且大多是各个级别的武官,他们喝了酒之后亢奋起来,各种冲突矛盾都可能会发生。
朱简烜对此早有猜测,所以已经给京城锦衣卫下了命令,全部人员都要出去巡逻。
从顺天府周围四个要塞的驻军出来维持秩序。
同时给宗室勋贵组成的勋封部下令,让他们安排人员陪同锦衣卫和军队巡逻。
还给了专门的授权和命令,哪怕是亲王国公敢在街上闹事,也全都可以直接抓,抓了直接送勋封部去处罚。
关键是要确保所有的街道上,都有巡逻兵或者锦衣卫在巡逻。
这些穿着制服的人在街上晃悠,能对所有人都形成一定的威慑力,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概率。
同时,真的发生了冲突之后,也能用最快的速度上去制止,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
如果当事人还在对骂阶段的时候,就直接看到了锦衣卫和纠察队过来了,通常就很难继续升级成斗殴了。
这样的安排直接将各种冲突事件的数量和烈度都降低了一大截。
几乎所有勋贵军官,在受封之后的这几天,都要参加两场聚会,绝大部分要参加三场以上。
比如说来自山东菏泽的崔国栋,这位新国公群体中的吊车尾幸运儿,在顺天府各处高档酒楼里面连续喝了三天。
第一天先跟着新封的国公们一起聚会,第二天跟在自己手下作战过的高级军官们聚会,第三天跟其他打过配合兄弟部队的高级军官们聚会。
崔国栋连续喝了三天,终于得到少数的空闲时间,在都督府的官房里休息了两天,稍微醒了醒酒,恢复了精神。
然后拿着自己的册封文件,先去确认自己在顺天府的新宅地。
崔国栋上次受封的时候,其实就得到了一块城内的宅邸,但是崔国栋这些年一直在军队服役,根本就没有去接收。
现在晋升为国公了,直接不用去原来的宅邸了,直接换成了一处更大的。
大明正式“还于旧都”之后的这些年,普通人几乎不可能在顺天府城内外获得完全属于自己的土地。
朱简烜本质上是个工商业的皇帝,推行的是国家资本主义和集体经济。
朱简烜支持土地集中经营,军屯卫所实际上就是集体农庄,土地公司则是雇佣劳动形式的农业公司。
朱简烜根本不会和传统皇帝那样,动不动就给身边的宗室、勋贵、臣子们授田。
京师顺天府的土地归属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和巧合。
一百多年前,清国占据顺天府之后,城内外的土地全部被八旗子弟圈占。
后来少部分土地落入了其他人群的手中,但这些人也属于朱简烜认定的清国统治集团的成员。
朱简烜在北伐灭清后,将清国统治集团全部清空,没收了他们原有的全部财富,包括顺天府内外的所有土地。
朱简烜最初准备将整个顺天府城改成历史博物馆,所以没有将城内房屋和土地赏赐给功臣。
后来在老皇帝朱仲林的干涉下,首先修建了完整的顺天府外城城墙,然后又调整了顺天府的城市规划。
朱简烜考虑环境污染和用水问题,明确禁止在顺天府周围建设工厂,同时还保留了顺天府城内外的土地所有权。
现在顺天府内城虽然没有变成博物馆,但是内城房屋全部都变成了“官房”。
产权直接归朝廷所有,分给在职的官吏居住。
没有在朝廷担任实际职务的人,除非得到了皇帝的专门批准,否则哪怕是宗室亲王也不能在内城居住。
而所有的中央朝廷的官吏,哪怕只是一个最低级的书办,上任就能分到一套内城的房子,但离任或者退休之后都需要交还。
这种房屋属于官员福利,不强制所有官吏必须住在官房里面,他们可以到外城去租赁土地自己建房居住。
外城区域才有归个人所有的房子,但仍然对区域和人员类型有限制。
东外城区域属于勋贵和官僚。
对于所有留在京师的宗室和勋贵,以及皇帝认定的有特殊贡献的官僚,再加上在中央朝廷工作到退休并希望留京的官僚,朝廷为他们在东城区集中建设特定标准的私人宅邸。
西外城属于科研和教育系统。
朱简烜的工匠学生们,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高级工匠们,内城大学的老师和山长们,朝廷在西外城给他们集中建设私人宅邸。
北外城属于工商管理人员和技术维护人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