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太华绝顶别师 烟尘境界结伴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2 太华绝顶别师 烟尘境界结伴 (第1/3页)

    太华山向来以“险峻第一”闻名于世。登临绝顶,但见群山苍莽起伏如龙,滔滔黄河穿过漠漠平原,如丝如缕。

    孟春清晨,云雾缥缈,烟波浩瀚,群山万壑朦胧隐现,直如仙境。

    太华绝顶落雁峰上,一道人影飘忽来去,机敏如猿,轻盈似鹤。两只肉掌上下翻飞,掌法变幻莫测,势猛时如火如荼,力道奇劲;势柔时似鸿落羽,微不可察。

    那练掌法的是个面如冠玉的少年,约摸十六七岁,清新脱俗,身着一袭蓝布海青。

    落雁峰南侧是直立如削的千丈绝壁,深不见底,危乎高哉!少年竟然毫无畏惧,脚下腾挪闪展,身形飘忽,在崖边来来回回,真教人胆战心惊,手里替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失足坠下崖去,摔得粉身碎骨。

    他将三十六路拨云见日掌练过一趟,额上渗出一层细汗,这才收势。调匀了呼吸,又绰起旁边大石上搁置的一把木剑,使将开来。但见其剑舞龙蛇,抽、带、提、格、击、刺、点、崩……一招一式法度严谨,劲道恰到好处,俨然有名家风度。

    一套碧海潮生剑法尚未使完,北面云台峰上传来一声激昂长啸,声如洪钟,响彻云霄。少年闻声挽了个剑花,收了势,展开轻功径往云台峰而去。

    云台峰四面悬绝,更加险峻,猿猱愁攀。少年不以为意,步伐矫健轻盈似鹤,足点巉岩如履平地,不多时到了峰顶。

    峰顶上有座小小的道观,道观不大,总共五六间小房子。观门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玄阴观”三个遒劲有力的朱漆大字。

    观门外,一个蓝袍老道背手而立,头发花白,身形干瘦,眼窝深陷,目光矍铄。这老道正是这玄阴观的观主,姓胡名升泰,道号枯槁。

    胡升泰见到少年回来,道:“准备下山去罢。”

    少年听了一怔,拜倒磕头,道:“师父,弟子犯了什么错误?干么要撵弟子走?”

    胡升泰扶他起来,笑道:“不是要撵你走。只是为师所修太阴炼形术第五层的功夫已经趋于圆满,要着手修行这第六层的‘成道生死关’,非得闭关不可。”

    少年道:“师父既要闭关,弟子自当伺候茶水,侍奉左右才是。”

    胡升泰摇头道:“这太阴炼形术不同金丹大道,剑走偏锋,最后一层既然叫‘成道生死关’,那自然是死中求生了。要先死过一次,至于能不能活得过来,什么时候活过来,全看为师的造化!你留着也没什么用。”

    少年对太阴炼形术素来只知其名,再多就不知道了,这时听得业师说要死中求活,不由得为业师担忧,急道:“师父,这……”

    胡升泰摆手打断他的话,道:“‘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这一步总是要走的,成了,白日飞升,瑶池有位。不成也不妨事,为师这把老骨头,就算不冒险,还能有几年活头啊?”说着伸出双手。

    少年这才注意到,他左手握着一把剑,右手提着两个包袱。原来师父早已替他拾掇好了行囊,是决意要他下山了。登时鼻子一酸,落下泪来。

    胡升泰笑骂道:“没出息的东西,哭什么?堂堂七尺的汉子,以后行走江湖,逢敌先打眼泪花,还不教人笑掉了牙花儿?你要是辱没了咱们上清宗的威名,我可抽你老大的耳光!”

    少年擦干眼泪,道:“弟子只是舍不得师父。”

    胡升泰知他向来不缺孝心,这时听他一说,想起师徒日后能否再见还是两说,揪心不已,把包袱和长剑递出,叹道:“傻孩子!这鸣鸿剑削铁如泥,是咱们玄阴观历代观主的信物,今日传给你了。这两个包袱里有换洗的衣裤鞋袜,还有些盘缠,你带着路上用。”少年躬身接过。

    胡升泰道:“这么多年来,你多次问起自己的身世来历,为师从没有告诉过你。非是为师有意隐瞒,而是为师的确不知。襄水以前有妖蛟作祟,残害了不少过往的客商,十七年前为师得悉此事,专程前往襄水除妖。那天是五月十五,为师到襄水时见到一艘被妖蛟击沉的客船,当时只有一个襁褓在江心打转,却不溺亡,那便是你了。那妖蛟当时要吃你,不知道从何处来了一只道行不浅的青狼,与那妖蛟在江心搏斗,一直护着你。那青狼虽有妖气,却不为天雷所伤,为师当时老大的纳罕,想是你冥冥中自有大气数!”又从怀中取出一枚金锁。

    少年心头酸楚,当年的那艘客船上既无他人,想是均已沦为妖蛟腹中之食,师父的言下之意是自己的双亲恐怕也早已丧命妖蛟之口。

    毕恭毕敬地接过金锁,但见正面刻着“卫怜羽”三字,背面刻的是“丁未、辛亥、戊申、壬子”,是一个人的生辰八字。

    胡升泰道:“这金锁是你的。你本名卫怜羽,‘怜羽’是爱惜羽毛,有高风亮节之意。名字是挺好的,但人太爱惜羽毛,难免疏远人群,不近人情,正好你是上清宗‘凌’字辈,我就一直叫你‘凌羽’,这其实是你的道名。”

    少年听得一怔,他知道自己是师父捡回来的,师父一直叫他凌羽,只当自己姓凌名羽,却没想过自己另有名姓。

    胡升泰续道:“你天赋异禀,仅靠龟息法就能修至九四青正,只是还未得祖庭授箓,起不得坛,作不得法。包袱里有为师写给正阳真人的信,你赶在今年下元节前,到咱们上清祖庭碧游宫把信交给他,请他做你的保举师,给你授箓。”卫凌羽轻轻点头。

    胡升泰又道:“三十六路拨云见日掌、七十二路碧海潮生剑法,都是上乘的武学,你以后行走江湖,这两样足够用了。至于那三阴戮妖刀,是玄门三绝剑术之一,如非万不得已,绝不能在人前显露,以免引来贪婪小人的觊觎。为师年轻时在江湖上树敌不少,别人要是问起你的师门来历,你也绝不可说起是我的弟子。”

    卫凌羽躬身道:“弟子谨遵师父教诲。”

    胡升泰道:“去罢。”

    卫凌羽不舍之情溢于言表,道:“师父,弟子这便走了。”嘴上这么说,脚下却如生了根,踟蹰难行。

    胡升泰想起自己半生孤苦伶仃,独居太华绝顶,后来捡回了这个便宜徒弟,朝夕为伴十七年,早已视如己出。今晨别离在即,却不知相见何秋,心头也是难以割舍。

    卫凌羽道:“师父,弟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胡升泰沉默片刻,心想:“难得他一片孝心,总得留给念想给他。”捻起一枚石子给他,道:“为师往这石子里灌注了真气,倘若为师修为大成,神念一动,这石子就会碎成粉末,那时候你再回来。”

    卫凌羽有了盼头,接了石子下山。他自幼蒙师父教导,轻功不俗,平日在太华山各个山峰间往来潇洒如风。此刻下山,心中难决,脚下如灌了铅般沉重,飘然不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