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0章.活人炼丹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0010章.活人炼丹 (第1/3页)

    看到他们两人抱头痛哭,王食和他那些衙役兄弟们一下子就呆住了。

    大家哪里还敢大吃大喝,一个个都小心翼翼地等着。

    “大娘,您怎么会在这里?”

    陈有德父母死得早,家里亲戚又不待见他。

    小时候多亏邻居张大娘照顾,一把屎一把尿地把陈有德拉扯大。

    好在他天资聪颖,又知道读书自有颜如玉,读书自有黄金屋的鬼话。

    十八岁的时候进京赶考,通过了超级公务员的考试。

    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名次,虽然没钱贿赂上面的人,但最后还是一波三折,有惊无险的当了个县官。

    这就是陈仓县!

    他才有今天!

    看到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陈明德像小孩子一样大声痛哭,又倒头就拜,不住地施行大礼。

    张大娘哪里经得起,赶忙把他扶住,说道:“你爹妈死得早,我看不过去。就是因为你人虽小,但很聪明,我就看上了你这一点!”

    所以,尽管是邻居,该帮的就帮。

    “大娘,你怎么到这来了?”

    陈有德站起身来之后抹干眼泪,看了看这周围黑茫茫的一切,一副全然不解的样子。

    “要怪,就怪张老财和那老秃驴。”

    秃驴,是当时唐朝骂和尚的一种俗语。

    唐朝的佛教寺院势力是非常大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嵩山少林寺。

    据说,有少林棍僧救唐王李世民的传说。

    后来,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就恩准少林寺,可以喝酒吃肉。

    这在当时可是件大事!

    因为和尚戒酒戒色,也戒肉!

    “老秃驴?”

    尽管陈有德也是个聪明人,但对张大娘没头没脑的话,还是有些奇怪。

    张老财他是知道的,他小时候是村子里的一个土财主。

    “自从你离开家乡后,我和我的儿子被老财给害了。家里最后一亩田地,也被他耍心眼给收了,我们就成了无地流民。”张大娘抹了抹眼泪,啜泣道。

    “当地老财,就是张财主?”

    “是的!”

    “老东西,我从小也没有少受他欺负,看我不狠狠地教训他!”

    人是记仇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对于他这种人来说,别说是十年了,哪怕是一百年都不会忘记的。

    “你千万别这样,老财现在可不得了!”

    “有什么不得了的,他可是皇亲国戚!”

    皇亲国戚在封建社会可是金字招牌,比什么都管用。

    陈有德一听,刚才还是怒发冲冠,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一下子就收了回去,连忙问道:“怎么可能是皇亲国戚?他不是个前朝落魄贵族?家里倒是有些良田,平时就喜欢欺压我们这些可怜的农民的!”

    唐朝也是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皇帝权力只到县级,到下面农村,就依靠宗族的势力进行统治了。

    通常在村里有里长,没有村长的说法。

    这就是十里八乡的由来!

    “你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有些事,你真不知道。”

    “大娘,跟我好好说说,我管他是不是皇亲国戚,我一样有办法对付他。”

    嘴里虽这么说,但陈明德到底能不能对付,心里还是有数的。

    别说他是小小县令,哪怕真是当今大人物,恐怕也还得要好好掂量掂量。

    毕竟人家是皇亲国戚!

    只要是跟皇亲国戚有关系,这种人通常和地方官的关系都是搞不好的。

    彼此都有可能不买对方的账,从而导致很多事件发生。

    “你既然硬要我说,那好吧。他在你走之后收了个女儿!”

    “收了个女儿?他不是有个儿子?”

    陈明德清楚地记得,老东西的儿子曾经多次欺负过他。

    好几次,他在经过他们家时,还故意放狗出来撕咬他。

    好在陈明德个头虽小,但是跑得非常快。

    再加上自己当时也非常拼命,那些狗却没法奈何得了他。

    尽管如此,儿时的痛苦记忆是非常深刻的。

    只要有机会,能够报仇,为什么不报呢

    “他的确是有儿子,是个泼皮无赖,只可惜是个傻儿子!”

    “他没有一个正常的,这也许是报应吧!”

    “自作孽不可活。”

    “女儿从何而来?”

    “我们那里,前些年发生了严重灾荒,有很多逃难的到我们那里来。他看到小姑娘长得伶俐可爱,就收她做女儿了。”

    “小姑娘难道没大人陪伴吗?”

    “大人都饿死了。”

    张大娘的话是很准确的,隋唐时期的关中平原,由于连年战争,人口大量减少,粮食产量也非常地低下,发生灾荒是最正常不过的。

    在南北朝时期的关中平原,发生灾荒的频率就更多了。

    “原来是如此!”

    陈明德知道,在十几年前关中大旱,饿死了很多人。

    连当时朝廷都震动了,赶忙去赈灾。

    以至于洛阳的含嘉仓,把隋朝时期的存储粮食都快挖光了,这才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要知道,含嘉仓可是当时的天下粮仓,全国有九成的粮食都集中在这里。

    但是,灾荒后果是无法挽回的,那就是人的性命。

    这场灾荒已经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就包括小女孩可怜的父母。

    “小女儿后来应召入宫,我只是听说,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这个老财,这些年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家里的地产也一天比一天多!”

    父以女贵,想必这个女孩在进宫之后得到了宠信,自然会得到大量赏赐的。

    一个人在宫廷里无忧无虑,花都花不完,就必然会把金银财宝交给她的父亲了。

    尽管这个张老财不是个好东西,可是在这点上也算得上是做了好事,回报也是非常丰富的。

    “原来如此!大娘,该主持公道的,还要主持公道。到时候我参他一本,给你夺回你的田产,你看如何?”

    “夺回田产,我不指望了。”

    “这?”

    陈有德对张大娘的态度感到有些失望,明明可以帮她的,可是她却不愿意接受。

    “但是,我儿子……说来说去,真是很郁闷!”

    原来,张大娘心心念念的是自己儿子,这也情有可原,陈有德一下子就明白了张大娘的心思。

    “你的儿子?就是俺家兄弟吗?”

    “是,一说到你家兄弟,我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当初要他好好读书,可他死活不肯听,一天到晚,就知道摆弄一些奇技淫巧,这也就是命。”

    在以农为本的封建社会,除了读书,其他都是下品。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奇技淫巧,更是不务正业了。

    “兄弟不喜欢读书,他也许知道自己不是块读书的料!”

    陈有德也知道,他那兄弟不是读书的料,因为他们小时候都在一起玩大的。

    兄弟帮陈有德找东西吃,陈有德教兄弟认字。

    可是,不管陈有德如何努力,他兄弟还是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

    “不是块读书的料就罢了,一天到晚摆弄一些木头,真是气死老娘了!”

    原来,张大娘儿子叫张大富,从小到大不喜欢读书。

    但是,特别喜欢做木工活。

    这一点,陈有德是知道的。

    那小子做出来的小模型、小玩具,真是非常灵巧。

    陈有德还清楚记得,他兄弟曾给他做过木雕菩萨。

    这菩萨看起来,比洛阳龙门石窟的菩萨还要逼真。

    而且更为牛逼的是,这菩萨还会活动。

    他兄弟用一根细绳做发条,菩萨可以通过这发条走很远的路。

    这种会走路的菩萨,他陈有德还是头一次见过,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还有一些小猫小狗的小玩意,就更不用说了。

    用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巧夺天工。

    可惜,陈有德自己一心只想考取功名。

    家里的四书五经,还有其他诸子百科,都被他翻烂了。

    此外,他还喜欢看些杂书,其中就有唐代最早的小说,即《搜神记》。

    一天到晚就只知道在房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他除了读考功名的书之外,那些杂书也使他的思路非常开阔,不像一般读书人一样,只知道读死书。

    后来,虽然参加了考试,差点名落孙山。

    如果不是上面有人替他说话,恐怕现在还是个穷读书人。

    “我弟弟,难道也在这酒肆之中?”

    陈有德突然特别想见自己的这个不喜欢读书的弟弟,说不定可以利用他喜欢做木工的特长,在自己的这个巧立的名目上挣点银子花。

    老夫人听了,有些黯然失神,摇了摇头,说道:“你弟弟在你走后,没多久就投到寺庙去了!”

    “投到寺庙,难道剃发为僧吗?”

    陈有德有些伤感,因为在唐朝的时候,佛教还没有和本地文化完全融合。

    通常只有为了逃避惩罚,商贩为了逃避赋税,才跑到寺庙剃发为僧的。

    所谓的看破红尘,其实并不多见。

    “不是,他是受到妖僧的蛊惑,到寺庙里做事。一天到晚摆弄泥塑木雕。”

    “原来如此,可我们那里十里八乡的没有什么大寺庙!”

    在此之前的历朝历代,已经有两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第一次是在北魏太武帝时期,主要原因是这个封建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再加上当时寺庙积累了大量的财产,已经严重威胁到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开始灭佛运动。

    第二次是在北周武帝时期,灭佛运动的主要起因也和北魏太武帝差不多。

    他们都通过尊崇儒家,偏袒道教,来维护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

    “当然没啥大寺庙,也就在京城长安附近,据说还是间很大的寺庙。”

    “难道是华严寺吗?”

    陈有德之所以说华严寺,这是因为该寺在长安周边是最有影响力的。

    而且,经过了几百上千年的积淀。

    无论朝代如何变迁,寺庙仍然是香火鼎盛。

    因为,这些寺庙距离都城长安不远,长安城里的红男绿女们,通常借着上香的机会,就能实现偷偷私会的愿望,以解自己相思之苦。

    “如果在这里面混口饭吃,倒也没什么。他在里面,我听说也……”

    张大娘话中有话,也许担心自己作为乳娘,曾经的养子已是官场中人。

    和自己这个普通老百姓的想法,肯定是不一样的。

    “是吧,木工活?”

    “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