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初步成功的中医馆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012 初步成功的中医馆 (第1/3页)

    下午两点半左右,陈瑾回到了城南区的工作单位仁泽堂中医诊所。

    早已约好的子浩妈妈带着程子浩小宝宝已经在她的诊室里等候了。

    仁泽堂的第一诊室内,老板贺敬松坐在诊桌的电脑前,翘着二郎腿玩着手机。

    贺敬松不过三十五六岁年纪,中等个子,身材偏胖,圆脸白白净净的,一副缺乏运动常年不见阳光的样子,那肤色不知羡煞多少女孩子。

    他本科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修的泌尿科方向,毕业后完全西化,在某家综合医院的泌尿科工作了八九年。前年不知是因为对西医的失望还是由于政策大力支持中医发展,他忽然辞职转型,回到家乡开起了中医馆。

    他的病人也不多,一天少的时候有七八个,多的时候能有十几个。不过这一年多,仁泽堂在他的用心经营下,已经成功度过了投资阶段和收支持平阶段,在今年夏季正式进入了盈利阶段。

    这对于小规模的医疗机构来说,算是比较成功的了。有很多新开的中医馆,由于各种原因,开业两年多还在亏本赔钱。除非有高人指点大破大立,否则很难再扭转局面形成良性循环,越往后越容易出现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最后陷入困局。

    许承跃和陈瑾有着将来自己开国医堂的理想。

    这也是陈瑾当初为何选择一家新开业的诊所,为何到偏远的城南区工作的主要原因。

    对于仁泽堂的成功,陈瑾总结了几点:

    第一,商铺装修和租金的投资相对较低。

    诊所的占地面积不过一百平方米左右,格局上除了候诊厅就只有两个诊室、一个理疗室、一个药房、一个煎药区。

    装修上都只做了普通装修,没有选择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复古国医堂风格。

    而且城南区属于郊区,又被称为南部山区,房价远低于市中区,这就大幅度降低了装修成本和店面租金成本。

    第二,员工的薪资成本不高。

    仁泽堂的员工只有三个,除了陈瑾,药房有两个调剂师刘宁宁和徐菲,其中以刘宁宁为主,负责调剂和收银。

    刘宁宁和陈瑾年纪相仿,长得比陈瑾略高略壮实些,是中药学专业毕业的,去年报考了执业药师,只通过了一门,今年冬天将接着考剩下三门。

    徐菲年纪大些,三十岁左右,不是医药相关专业人员,所以只是辅助刘宁宁调剂,并且负责煎药和打扫卫生等杂活。

    医疗方面的主力是老板贺敬松自己,这就免去了高薪聘请专家教授的费用。

    整个医馆给人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

    先做好,再做大,没有一开始就贪多托大,降低了投资成本,也降低了资金链紧张的几率,促使盈利阶段的提前到来,在开业一年左右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第三,病人资源充足。

    城南区没什么有名气的中医,离市里又比较远,一般人没有大毛病没必要跑一趟市里到省中医、市中医、省立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